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13号楼的日常 > 第8章 古董闲谈

第8章 古董闲谈

李葛把开头的铜钱拿起来看。

黄铜色泽,有铜锈分布,但是形状完好,翻过来看了下背面,开元通宝一枚,放下来又拿起另外一枚看起来,宣和通宝一枚,甚至往前时间段的“明刀”也有不少数量,当然这些都是价值不高的古钱币。

古钱币收藏不同于其他古董,并非时间越早越珍贵。古钱的评级原则是“物以稀为贵”,以其在社会上的存世量分为一至十级。在社会上流通时间越短、存世量越少的古钱越值钱

燕国的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距今都有两千三百年了,然而市价仅六七十元一枚,且品相上乘。两汉到隋朝流通的五铢钱,铸币量很大,时间七百多年,存世量也不少,相对来说,市场价格不是太高。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价格都很低,有时候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

相对来说,朝代更迭快,货币发行量少的反而价值更高,其中代表有战国的“三孔布币”,西汉王莽新朝的“壮泉四十”,太平天国时期的“天国通宝”等等。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有些未经流通的古钱币,收藏价值也很大,如特殊版本的钱,或用于铸币的雕母、铸母和样钱,以及相对稀少的各种花钱。

古钱币在古玩街的地位不低,因为上手容易而且金额不会太高,很多人都会买上一些收藏。

李葛看了有几十枚,还真发现了一些值得收藏的钱币,比如手上正在看的就有一枚秦半两。翻了翻,果然后面汉五铢,唐代开元,宋代宋元通宝,明代永乐通宝,合起来刚好可以组成一套大五铢钱。

和老板周岁说了下,拿了些清理的工具,李葛在一旁找了张凳子就清理起来,这些钱币应该是被人捡到的,而且是长时间在水里面浸泡过,明显可以看出钱币上有水腐蚀的痕迹,不过腐蚀程度不高,不影响钱币的整体观感。

和周岁谈好了价钱,一百来块,小赚一下。

“李葛来,给你看个大宝贝,让你开开眼”周岁那边应该是忙完了,对着李葛兴奋说到。

“让我看看”李葛也是好奇,是什么让周岁这么高兴。

走过去看着周岁带着白手套,小心翼翼的放下一个炉子一样的东西,炉子不大,成年人双手合围再大一点,黄铜色的主调,原本应该还有一些黑色的锈迹,但是应该被周岁清理了,三足炉子,做成了香料炉形状,古玩里面炉子形状的古玩不在少数。

“这炉子有什么说法?”看了一会只看出炉子有些年岁,好看,铜用料应该不少的李葛对着周岁问道。

“这是我昨天在东园买到的,那边现在有人搞古玩盲合,我凑了下热闹,原本以为都是些小物件,没想到还有这个东西在里面”说着周岁就开始说起来。

“你看”周岁把手套摘下来,拿起炉子,把黄色的灯光换成白色灯光,炉子颜色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黄铜色变成了黄中带褐的颜色。

“咦?褐色的炉子,三足,稳重,比例恰到好处,有点像宣德炉的样式啊”李葛有点好奇,换了灯光之后李葛算是看清了炉子的一角真相。

宣德炉是明朝宣德年间用铜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是宣德皇帝亲自监督的用黄铜制造的铜器。到如今,真正宣德年间朝廷铸造的宣炉已极为少见。其传世的宣炉,大都是明宣德以后仿制的。其中,清中期以前所仿制的宣炉,到现在也是珍品,之后的晚清民国就没有那么高的价值了,因为之后的用料和工艺掺水有点多。

宣德炉的几个鉴定点分别是外形,材质,色泽,包浆,款识。

李葛拿过把香炉转了个面,看了看外形,圆润饱满,鼎足对称,而且炉口上面光环平整,炉肚椭圆却不显臃肿。

“摘了手套,这东西要用手感触一下才知道”周岁在一边说道。

依言而行,手指摸上去,转了一圈,光滑细腻,炉子里面黄铜色泽明显,翻过来炉底工整的字体表明了身份,铸款结构严谨,字体规整,笔画圆润、匀称、清晰,宣德炉五色佛经纸,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占了一个。

“很像宣德炉,就是不能确定朝代,如果是清中以前还有价值,之后的流水线产品就没什么价值了”李葛想了想宣德炉的介绍说道。

“我知道,所以我把店里的铁炉子拿过来称重,你看”周岁拿起一边的黑色铁炉子,铁炉子明显要大这个宣德炉一圈,电子称显示出宣德炉比铁炉子还重,而且周岁还用磁铁证实了炉子的铜纯度很高。

两人一边欣赏,一边查资料对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