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结果还是很让他们满意和放心的,过程也不算太曲折。
荷兰面积狭小,人口极少,笛卡尔也是小有名气。而且荷兰出访大明的使团已经回到本国,荷兰政府对于两国草签的协议也较为满意。打算以后在更多层面于大明展开全方位合作,所以在首相的干涉下,很快就将有些落魄的笛卡尔给找到了。随后郑芝凤便亲自登场,威逼利诱的惯用伎俩轮番使用下。前半生不如意的笛卡尔在考虑几天后,终于答应跟着使团去往大明看看,至于能否长期定居,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人家也不傻,要是大明的整体环境没有郑芝凤说的那样好,政府也并不重视人才。他的著作和诸多理想无法得以实现,那他就不会留在大明了。在暂时摆平了笛卡尔之后,方以智和郑芝凤又先后到访了其他数国。并将带去的四百名孩童分散在各个国家中最著名的大学里就读。在安排好这一切后,两人便分头带着护从在欧洲各国实地考察和访问。争取把各国比大明更为先进的东西都记录下来,以便回国后于国内进行改良后实施。使团离开大明前往欧洲便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欧洲各种游历及考察、交涉等等又花去了两年多的时间。尽管两年的时间,那些孩童学不到太多的知识,但众人思乡心切之下人心有所不稳。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方以智还是决定率队返航。由于信息传递以及交通的极度不便利,决定返航之后,单是从荷兰、法国、英国、葡萄牙、普鲁士、威尼斯等诸多国家收拢人员便花去了数月时间。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船队从里斯本拔锚起航,踏上了回国的漫长航程。在这接近五年的时间中,使团成员以及那些孩童、护卫、仆从等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先后有数十人殁于异国他乡,这其中水土不服导致的急症突发是最主要原因。现在的欧洲并没有诞生后世的那种西医医术,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急症突发就只能听天由命。中医药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是比较有效的,可面对急症也是束手无策。随队的太医院太医胡方文虽然医术高超,但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发病之人在自己眼前慢慢离世。作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者,胡方文等人面对如此场景,内心的痛苦和自责旁人无从知晓。罹难人员的尸骨就地火化后被装入陶罐带回大明,后续的抚恤事宜自有朝廷处置。有了来时的经验,船队返航途中经过好望角时特意往西绕了个大圈子,避开了常年风暴肆虐的危险区域。虽说又多耗费了月余的时间,但安全性却有了更充分地保障。“我适才问过胡太医了,他说,在用药施针之后,笛先生现下已无大碍。不过最好在陆地上休养一段时日,不然的话会留下后患,对其寿命会十分不利。密之,适才船长说了,前行不远就是马尼拉,咱们可否在马尼拉港停驻一段时间,让笛先生歇息数日?长时间呆在海上,常人的确是难以招架得住,更何况是病患。 虽说与其他船只无法交通,但我琢磨着,病疾者应不在少数,这眼看就快到家了,死于半道之上,实在是太过可惜!”郑芝凤把胡方文的话转述一遍后建议道。“也好!抵达马尼拉港之后,各船发病之人先行上岸寻地休养。其他人等轮番上岸修整,亲军护卫要时刻保持警觉,以防西班牙人做出不利之举动!一旦事有不谐,船队立刻起航!再就是,鸣山还要暂且忍耐,毕竟我等身负使命,小不忍则失大谋,一切待回国后再说!”方以智稍微思忖之后做出了决定,但在最后还是特意嘱咐了郑芝凤几句。由于时间差和信息交流异常不顺的缘故,方以智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马尼拉港已经易手。他们只是从荷兰政府那里获悉,大明很可能对吕宋的西班牙人采取军事行动,而西班牙政府正在讨论派发大兵远征大明。因为西班牙使团在大明自取其辱的原因,两国之间的关系已经降到了冰点。双方之间的战争似乎已经无法避免。在前往欧洲的途中,船队曾在马尼拉靠泊,以便补充淡水和食物,当时西班牙人对他们的态度就十分傲慢和恶劣。索要的补给费用也是远高于其他船只,这还是在郑芝凤报出名号后的结果。郑芝凤当时一气之下便要乘船返航,准备回福建带着郑家船队过来教训一下这群红夷。在方以智的竭力阻止下这才忍了下来。但从此他对西班牙人便恶感陡生,扬言等将来回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