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问牛咏道:“你们的乡试什么时候开始啊?”
“回大哥的话,四月份先开始县试和府试,五月份要去考院试!”牛咏十分恭敬的回道。
牛翠花道:“爹爹,学院里的男子都要去考试,到时候我们女子班,会放两个月的假,我又可以帮着家里的生意了!”
大周除了世家贵族以外,民间女子也有念书的,但女子不被允许做官,允许女子念书的也只是一少部分。
牛山村开设女子学堂的时候,引来不少人笑话,但奈何牛大出手阔绰,他唯一想得便是无论女子做不做官,总要识得一些字,总不至于像他和沈鱼一样,做个睁眼瞎叫人给骗了才好。
牛大虽然是个庄稼汉,但头脑灵活,除去年轻不经事时,被人骗过一回,吃了亏以外,便越发小心圆滑了许多。
也许是听见牛咏和牛翠花平日里念书念得多,牛咏和牛翠花有时候会教自己父母识一些字。
两年下来,牛大夫妻两个也算是能够识得账面上的一些字了,其他不认识的字,全靠蒙。
“大哥大嫂,县试是四月初一,这个月月底,我得提前一天去”牛咏道。
“那住哪儿啊?”沈鱼道。
牛咏还没回答,薛怀民道:“我们在县里和州里都有院子,人口也少,相对僻静,二弟便住我院中吧!”
牛咏道:“姐夫,这怎么好意思哩!这样会打扰到你家人的!”
“不会,我们一家都住镇上,县里和州里的院子都只有几个仆人看管着的!我们也只是偶尔过去一趟的时候才住着,不妨事的!”,“而且那个地方,风景甚好,幽静,最适合看书”
牛小妹道:“我看成,二弟,你就莫要推辞了!何必花那冤枉钱送给别家哩!”
牛咏想了一下,道:“那就谢谢姐姐姐夫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完了晚饭以后,牛小妹和薛怀民归家的时候,才把带来的东西拿给沈鱼。
“嫂子,这几样东西你好好收着,这个是冬虫夏草,怀民从药店里拿来的,上好的补品”,“还有这个,这是我婆母叫我带来的,她在京城的堂姐过年的时候送她的,叫御田胭脂米,这个米可好吃,可贵,我婆母的堂姐也只给她带了五斤来”
“这个箱子你拿着!”
沈鱼打开了牛小妹塞给她的箱子,道:“这样贵重的东西,我不能收,真的不能收!”
里面是一根三百年人参。
沈鱼虽然没吃过这些东西,但她见过戏文子里常提过,冬虫夏草和人参。
牛大看了一下人参,百年人参在药店是按克售卖的,二百钱一克,这样大小的人参,估计得二百两银子。
普通人参也要十两银子左右。
那御田胭脂米,沈鱼虽未见过,但牛大有一年给贾大富人家运货去京城的时候,就听过,这御田胭脂米整个大周朝都只有两百亩田地,是北方生产的。
专供皇族和有爵位的达官贵人食用,戏文子里说,市价得五十两银子一斤。
市面上有价无货。
“嫂子,你就收着吧!这些东西,都是滋补身体用的,你就用来给你自己,还有大哥,翠花他们补补身体,再推辞,可就是看不起妹妹了!”
沈鱼只好收下:“那你们路上当心着些!”
薛怀民和牛小妹一走,沈鱼拿着这些东西,有些不知所措,道:“孩子她爹,你看这么多好东西,我们该怎么办呀!”
过去,沈鱼连摸都没摸过这些东西。
牛大道:“不如我们先将冬虫夏草封存起来,这胭脂米么,明日小妹还要回十朝门的,拿一斤出来,和着东西熬了粥,大家一块儿吃!”
“这整只的百年人参…,我先用它的根给你熬了,给你补补身子!”人参虽大补,却不能一次吃太多。
小福宝从萧桁怀里像条小泥鳅一样滑下来,小萝卜头跑到牛大跟前道:
“爹爹,爹爹,我们江州可以种人参吗?”
牛大道:“人参大多是长在北方,耐寒不耐热,到了咱们南方,基本上是养不活的”
小福宝有些沮丧的垂下头。
牛大道:“孩子她妈,明日二弟先送你去镇上,反正你的手艺也比我的手艺好,这日子在店里吃饭的人也不多,有桑榆和老莫帮着,我先把后山下买的那两块地给种了!”
牛家,目前有百亩良田。
两块地。
家里养着七八头大猪,十几头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