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老三怎么没回来
汪老头看汪盛回了家,喜滋滋地等着老三上去看他。
每次一回来,基本都是第二天就回家看他们。
“老大,明天你三弟应该回来看我们,刚好孩子们都在家,你明天一早去镇上买些肉回来。”
“知道了,爹。”
汪家生意五月份就停了,一点也没做了,肉价涨到四十文一斤,还没有多少下水卖,仔鸡贵就不说了,一个鸡蛋如今都四五文一个,实在吃不起了。
镇上酒楼关了一大半,县城也是这样,卤货人家是能不买就不买,最便宜的吃食能吃饱就不错了。
就像汪老大今年的田,尽管汪家村河里的水还剩下大半,喝的水不缺,可许多地方的水田已经灌不进去,只能靠担水去浇。
一个是累,二个还是累,且无论如何也没有雨水浇的好,去年欠收,今年可能更是少些。
镇上的粮食价格开春本已经停涨了,现在又噌噌地涨到大米四十文一斤,碎米已经二十多文了。
汪老头家囤了两年的粮食,田里还能多少收些,孩子们又在老三家吃,虽然每个月也带些年糕什么的去,总归是不多,所以粮食上基本不担心。
银钱上也不用担心,每家还存着两三百两银,现在是死藏着不敢动了,之前借给族人们兵役的银子,一般都还的少,灾年里也不能逼人家不是?
汪老大咬着牙去买了五斤肉,五斤猪油,一些豆腐,肉少了不够吃,家人太多了,可一家人等了一天没见老三上来,又等了一天,还是没来。
老两口坐不住了,赶紧跑到村长家找汪盛。
汪盛看着俩老人,也不知道如何说好。
三堂叔去北地的事,他们几人是知道的,但也让他们不要说出去,回来这两天就连他爹娘爷爷奶奶都没说。
“二爷爷二奶奶,三堂叔临时有些事,他说要晚几天,我回来忘记了跟你们说,真是对不起。”
“小盛,你可知道他去干什么事?回头一个人回来路上可安全?”
“二爷爷,三堂叔身边有汪清他们呢,你们不用急,再有几天就回来了。”
看孩子不愿说,可能也是不知道老三去干什么了,老两口只好回到家,猪肉昨天就分着吃了,一家也就一斤多,不吃就坏了。
汪老太自被娘家弟弟摸了银子和首饰,很长一段时间想不开,后来渐渐地想通了,就当是还了爹娘的生养之恩了。
只是手上头上再也没有显摆的东西了。
老三家的那次多少记在心里了,这些日子也没有回来过,不过也没啥可说的,一个妇人要管那么多的孩子,还有一个庄子,也是不容易。
五兄弟准备给舅舅的二十五两就成了老两口最后的压箱底,因为后来生意已经做不下去了,各家还出了银子买了死贵的骡车,老两口也拿了几两,不然三十两是不够的,一辆骡车花了三十三两银。
袁春在庄上见了王家的管事,他们这次来收桃子,顺便来学做罐头和酿葡萄酒。
去年酿的葡萄酒味道很棒,袁春也得了一大笔钱,这生意王家让了一成给两个弟弟,她是知道的。
今年天气旱的很,可桃子和葡萄还是长的不错,不比往年少多少,现在也可以摘了。
“这样吧,王管家,我庄上的桃子和葡萄都是现成的,这两天一边收桃子,一边我带人学这些,按理说我之前的方子写的很详细,照着来就行了。”
王管事陪着小心说:“我们也按方子做了些,但还是差点意思,东家让我们还是跟您学学,味道好才能卖得好。”
“行,都是熟人了,你们就在庄上住下吧,明天一早,庄上人收桃子,我教你们做罐头和酿酒。”
桃子还是卖给王家,只不过留下几百斤做罐头,自己吃也可以送人,相公跟她说了,葡萄酒还是自家酿着卖给他,一两一斤,不必卖葡萄。
这些事,相公要了面子也要了里子,对赚钱他是永远不会嫌多。
让管家安顿了来人,转身又让人找来方和,让他带人明天开始收桃子,庄头则开始带人挖红薯了。
今年红薯种了不少,已经可以收了,稻子今年会减产一点,但因为庄上平时护理的好,跟去年产量应该不差多少。
后来种的几十亩麦子,现在看来,种这些还是对的,一亩两百斤还是能收的,那就是几千斤,不少了,不然空着还要交税。
整个庄子都忙起来,袁春也暂时逼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