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立马建议道:“陛下,王绾丞相已经带了足够的人手去沛县,尉缭干脆就带人去捉拿神迹里面说的项羽,他也是反秦的人。”
秦始皇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及是。”
尉缭跟着说道:“陛下,那项羽想必不是和刘邦一样的布衣百姓,项羽这个人恐怕和楚国名将项燕有着不一样的关系,臣往这方向追查。”
秦始皇赞许的点头。
于是,继王绾带兵去沛县找人之后,尉缭也带人出发去找项羽。
因为这个,秦始皇再一次想起了被带下去的扶苏,心里再一次增加了想杀扶苏的筹码。
在秦始皇再次看天准备继续观看神迹的时候,淳于越说话了:“陛下,陛下可是对我淳于越有意见还是对整个儒家有意见,为何要焚书坑儒啊?”
秦始皇看着他:“朕还没坑杀你们,朕也不知道为何?”
“陛下,书籍,那是至高无上的东西,你又为何要焚书?”
秦始皇不耐烦:“朕说了,朕不知,不过既然朕下了焚书坑儒的命令,肯定是你们先做了什么事情坑害于我。”
淳于越还想说话:“陛下……”
被秦始皇无情的打断了:“闭嘴!”
作为他的好友,李斯立马拉了拉淳于越的袖子,轻轻摇头示意他不要再说了,现在的始皇帝原本就在气头上。
若是淳于越继续追问下去,李斯也不能保证,淳于越会不会成为刀下的亡魂。
【刘盈的软弱,造就了吕雉临朝称制的局面,接下来要盘点的便是吕雉临朝称制的始末。】
【在刘盈当皇帝的第七年,也是他当皇帝的最后一年,八月戊寅,刘盈因为忧郁过重而病逝,这个十七岁登基的少年皇帝在他24岁的时候就驾崩了。】
【据野史记载,刘盈发丧期间,人们只能看到吕雉干哭,不见落泪。】
【年仅十五岁的张良之子张辟,问丞相陈平,知不知道为什么吕雉在自己唯一的儿子死了之后只干哭,不流泪?】
【张辟说是因为刘盈没有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她害怕他们这些老臣,为了打消吕雉的害怕,应该把吕家人提拔起来,在朝廷执掌大权,这样吕雉才会心安,这些老臣才能幸免于患。】
【陈平就按照张辟强的计策去做,吕雉果然高兴了,为刘盈发丧,哭起来的时候也显得极为哀痛。】
【而吕雉的权势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之后,吕雉立太子刘恭为帝,因为刘恭年纪尚幼,吕雉就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得职权,朝廷的所有政策命令都由吕雉一人决定。】
【她也是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人,可以说,唐朝的武则天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可能是和吕雉学的。】
说到这里,大汉汉高祖位面的皇宫里,瞬间再次安静了下来。
刘邦死命的盯着吕雉,但吕雉不为所动,显得极为稳重。
【吕雉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采取的治国思想是“无为而治”,她的这种做法,一方面巩固了西汉的政权,另一方面也打击了诸侯王以及她的政治反对派。】
【吕雉重用其宠臣审食其和宦官张卿,大肆的布置自己的党羽,大肆的封赏吕家人和后宫的美人之子为王侯。】
【甚至,吕雉还想封吕家人为王,但是遭到了右丞相王陵的反对。】
【理由是刘邦与大臣之间有盟约,内容是“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果做王的不是刘家人,那么天下人就可以把那个人灭杀掉。】
【吕雉不高兴了,就把王陵调去做皇帝的太傅,夺了他的丞相职权,王陵不愿意受气,只得告病回家。】
【王陵走了之后,吕雉把审食其封为左丞相。其他的朝臣虽然不服,但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顺从。】
【审食其上位之后,吕雉常与他决断大事,公卿大臣处理事务都要通过审食其才能决定。】
【吕后的这些做法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对。】
【之后,吕雉追封他已经死去的两个哥哥,其中她的大哥吕泽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封立诸吕为王的开端。】
在逃命路上的吕家人,看到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吕雉掌权之后封赏吕家人,这是好事,吕家得以改换门庭。
但是吕雉的做法却是强取豪夺,而且她做这一切事情的缘由,不排除她为了执掌大权而这么做。
被提到的吕泽和吕释之两兄弟再次默契的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