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走进提瓦特:坐忘道的自我修养 > 仙缘篇杂记二,内丹术——性命圭旨白话解

仙缘篇杂记二,内丹术——性命圭旨白话解

人,倡导性命之学,广开方便之门,教导人们焚香持戒、修真养性,用以超脱生死。

儒家教导人顺从性命而回归自然,它的道理公正;

佛家教导人把性命看成是虚幻的,以此来实现对于佛教真谛的大彻大悟,它的义理高明;

道家教导人进行性与命的修炼而求得长生,它的用意急切。

哲学思想虽然分成了三种,它们的道理却是一致的。

儒家说:

安于你的职分,忠于你的职守;艮所说的止,是止于所当止的意思;

不断发扬光大、恭敬地去做事,目的在于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胸怀中和之美,通情达理,居于正当的地位,而使美德具于自身;

考虑问题不应超出自己的职务范围,立身行事不能改变方正的准则;

要居处于天下最宽大的处所里,要立身于天下最中正的位置上,要行走于天下最宽阔的道路上;

浑然一体而处于中庸之位,纯粹不杂而至善至美;

诚到了极点的时候,也就是心里最高兴的时候,心是精神寄寓之所,道义产生之门,活泼泼地,乐在其中,

他的仁德是那样的诚挚,有如深渊一般的深沉,长天一般的广阔;

天不归于“仁”或“不仁”一类,而退藏于精密的天道中,天是无思无虑的天,地是无知无识的地……

这些,很难一一写出。概括起来说,无不属于这性命之道。

道家说:

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

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

甲乙坛,戊己户;心源性海,灵府灵台;

蓬莱岛,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

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看不破的机关……

这些,很难一一写出。概活起来说,无不属于这性命之道。

佛家说:

不二法门,极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

彼岸净土,真境心地,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

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三摩地,华藏海;

陀罗尼门,不动道场,波罗密地……

这些,很难一一写出。概括起来说,无不属于这性一命之道。

儒家说“存心养性”,道家说“修心炼性”,佛家说“明心见性”——所谓心性,就是本体。

佛家所说的“执中”,就是要把握这“本体”的中,道家所说的“守中”,就是要保持这“本体”的中;

佛家所说的“空中”,是因为“本体”中本来就是空空洞洞的。

道家所说的“得一”,就是要得到这“本体”的一,佛家所说的“归一”,就是要归于这“本体”的一,儒家所说的“一贯”,就是用这“本体”的一去贯穿它。

我由此知道,如果不“执中”,不“一贯”,能出现仲尼这样的圣人吗!不“守中”,不“得一”能出现老子这样的哲人吗!不“空中”,不“归一”,能出现释迦牟尼这样的觉者吗!

只有这个“本体”,因为它空虚而没有一点儿形迹可寻,所以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中”;

因为它露出了点儿头绪,所以勉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一”。

所谓“中”,就是“一”隐藏的地方,“一”就是“中”的作用。

所以天得此而成其为天,地得此而成其为地,人得此而成其为人——可见天、地、人的大道理就来源于这里。

皇得此而成其为皇,帝得此而成其为帝,王得此而成其为王——可见皇、帝、王的大道理就来源于这里。

圣人得此而成其为圣人,哲人得此而成其为哲人,觉者得此而成其为佛爷——可见圣人、哲人、觉者的大道理就来源于这里。

帝、皇中得道的,如伏羲、神农、黄帝;做官的或隐者中得道的,如老子、庄子、关令;

侯王中得道的,如张良、刘安;深山中得道的,如钟离权、吕洞宾、陈抟……

大道存在于天地之间,成仙作佛的人分明可见却不能用手指一个一个去数。

看看记载各类仙人的文字,方知自古以来飞升的有十万多人,全家升天的有八千多处——

希奇的如王子晋跨鸾升天,琴高乘鲤而去;长寿的如李脱往来八百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