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走进提瓦特:坐忘道的自我修养 > 仙缘篇杂记二,内丹术——性命圭旨白话解

仙缘篇杂记二,内丹术——性命圭旨白话解

参考:

1,豆瓣用户邹沁洋的帖子,

2,半聪先生《修行第一病》

侵删。

声明:本篇仅用作哲学讨论\/典籍翻译,不存在任何不良导向,别瞎搞,别乱弄。如有异议,请咨询吕祖或尹真人高弟。

“性”指的是心性,“命”指的是身体。

《性命圭旨》曰:“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

又曰:“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

陈撄宁云:“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

简言之,“性命双修”就是儒家所说的“修身养性”,是人类追求“身心健康”的方式和方法。

为什么要“性命双修”呢?其实,我们要讲科学,这东西倒是与宗教没什么关系,与成仙成佛更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真正把“性命双修”讲清楚的不是各类丹经,而是作为养生第一书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里并没有“性命双修”这样的字眼,却将为什么要“性命双修”讲得非常透彻?

因为内经讲的是“性命一体”,性可以影响命,命也可以影响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

此即性对命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心性不好,首先受伤的是自己的身体。

中医将这种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疾病叫“情志病”。

为什么情绪的大幅度波动会伤身体呢?

《素问·举痛论》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心(情绪)气不二,心(情绪)动则气动,情绪的波动会引起体内气机的变化,情绪妄动(即大幅度波动)则会引起气机失调,

而长时间的气机失调或气机失调超过一定的阈值,则会引起身体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变。

同时,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身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都会带来心性的变化。

如肝病者多怒,脾病者多思,肺病者易忧,肾病者胆小。

如果我们通过某种治疗手段,改善或治愈了身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那么由此而引起的负面情绪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此即《性命圭旨》所说的“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心性修得好,情绪不妄动,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体内的气机按照其事先设定好的规律运作,身体不会被气机的妄动所伤。

在此意义上,性功即是命功。

命功修得好,则经络畅通,骨正筋柔,气血以流,体内的气机亦按照其事先设定好的规律运作,气机不会妄动则负面情绪无由生起。

在此意义上,命功即是性功。

张三丰真人云:“炁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炁,则曰真命。”

虽然性命一体,互相影响,即性可以改变命,命也可以改变性。

(看吧,辩证法到处都在。_(._.)_)

《性命圭旨白话解》

大道说:圣人伏羲画了八卦给人看,为的是使万世以下的人都知道有养生之道。

广成子对黄帝说:“至阴之气十分寒冷,至阳之气十分炎热。炎热的阳气从地上发出,寒冷的阴气从天上产生。”

“我己经使你登到日月之上了,到达了那至阳之气产生的地方;使你进入深远幽暗的大门了,到达了那至阴之气产生的地方。”

黄帝拜了又拜说:“广成子真可以说得上是天了!”

周公为《易》作的爻辞说:“君子整天都是自强不息的样子。”

孔子《翼》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反复致力于道的意思。”

所谓道,为天地定位、养育万物叫做道;

显露日月、生出五行叫做道;

比恒河中沙子的数目还多叫做道;

孤孤单单一个伴也没有叫做道;

直入于浑沌之中而后又回到迷茫之内叫做道;

善于集中自然的创造化育而大大超过一切人叫做道;

目前事物变化的迹象尚未表现出来却突然大彻大悟叫做道;

眼下生死分明却无法逃脱叫做道;

处于卑微耻辱的境地却能成为极为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