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皇后已经不年轻,比不上宫中新人颜色好,身子骨却向来健康。
只是自从太子被废为庶人,她就有了心病,眉宇之间生了苦相,时常觉得胸口闷,身子不爽利了。
这段时间皇城中的变化,对崔皇后而言,直接从天上掉进了炼狱。
大儿子一出生就是储君,太子监国,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如今却独自幽禁深宫,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她的儿媳向来恭顺,又是太傅之女,好好的贤内助,却因为儿子的丑事被赐白绫,何其无辜?
大儿子受苦,小儿子遭圣上厌弃。
如今又瞎了。
自从沈瑜双目失明,圣上却转变态度,对他多了几分关心。
崔皇后越发苦楚,心拔凉拔凉。
多年枕边人,她哪能看不出圣上的心思?
圣上分明是觉得,一个瞎子继承不了皇位,没有了威胁,才施舍了几分父爱。
说到底,还是觉得兄弟齐心。
若沈瑜上位,废太子将来总有一天会结束幽禁。
正因明白了圣上容不得太子,崔皇后才更加心力交瘁。
太子做错了事,怨不得旁人,沈瑜却无辜。
她情愿沈瑜装出体弱多病,而不是真变成瞎子。
伤在儿身,痛在母心。
可怜她儿子不光瞎了眼睛,还失去了心爱的姑娘,伤心熬坏了身体。
几天前他儿子遭遇刺客,被一山野姑娘相救。
那姑娘带他一路亡命,同生共死,便有了情意。
中途不知是为了引开刺客,还是遇上了山匪,姑娘被劫到山上,就此分开。
那群刺客追去山寨,为她儿子争取到时间。沈瑜逃出生天。
只可惜,姑娘没能回来。
沈瑜重回故地,等待他的是一片焦土,以及满身刀箭致命伤,无法辨认的焦尸。
面对当时的惨状,沈瑜急火攻心,当场晕厥。
可见用情至深。
沈瑜失去了心上人。
回来后不吃不喝,就跟丢了魂似的。
原本就受了伤,这下身子骨更加弱了。
崔皇后急忙为他请太医。
沈瑜竟然闹着,要等那姑娘来找他,不打算娶王妃了。
儿子口中的姑娘姓玉。
似乎是叫玉娘?
听名字便是个红颜祸水。
玉家自从出了个玉还真,之后姓玉的姑娘,就没有不美的。
家族遗传好。
这些都是崔皇后根据现场和儿子的只字片语,自行推测出来。
回来后,儿子不愿讲,做娘的只能自己猜。
“娘知道你心里惦记着人,可圣上为你和几位兄弟选妃,若不欢喜应下,你父皇他,只会更加厌弃你。”
崔皇后拜在佛前,只希望她的瑜儿,不要再想着那位姑娘了。
“母后,九哥不想成亲,您就不要勉强他。”宁安公主跪在佛前,手里持香。听到崔皇后念道哥哥的婚事,心里难过。
她对着佛像磕头道,“求菩萨保佑沈瑜哥哥的眼睛,能快点好起来!这样他就不会整日闷在王府,都不愿意出门了。”
“唉——”崔皇后叹息。
她何尝想要勉强她的瑜儿?
只是生在帝王家,注定要做出取舍。
那位玉娘,从此就让沈瑜,放在心里罢。
崔皇后对女儿道:“婚姻大事,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后莫要再说什么勉强,让人笑话。”
宁安公主捂住嘴,乖巧地点点头。哪怕心里不怎么认为,也不与母后争辩。
崔皇后许了愿,将手里的三柱清香,插在香炉里。
“京中贵女,不知何人是沈瑜的良配,与他成就金玉良缘?”
崔皇后带着康王的八字,前去找主持大师,为他算上一算。
过程不必赘述。
待崔皇后出来时,神情古怪。
看着武瑶光离开的山路,愣神了好一会儿。
……
武瑶光回府,看到堂屋堆了礼物。
“谁来过了?”她问道。
房中的嬷嬷一脸喜气。
“回大小姐的话,是您舅舅萧家的两位表弟来过,送来几匹好料子,说是给您做衣服,还送了一些糕点来,是宫里赏赐给萧指使。”
难怪院中的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