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别说,成品出来后,很是让柳小絮满意。
细细绒绒的羽毛,摸起来就暖和,最重要的还有一丝丝香味,这香味还经久不散,这样的衣服最是让女子喜欢。
柳小絮让人按照自己设计出来的衣服模样,让人缝制好,并把加工后的细绒填塞进去。
第一件成品出来后,有着现代羽绒服的方便和这时代里特有的元素,家里的人都非常的好奇,每个人都尝试穿了一遍,对这件又轻又暖和的衣服,喜欢得紧。
特别是韩夫人,穿上去后,就不舍得脱下来了,逗得大家伙直笑。
“韩夫人,不用着急,每个人都有,这件只是做出来看看效果到底如何,我给每个人都设计了两套呢,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冬天我们换着穿,保证既轻便又暖和。”
柳小絮笑道,她心里早就已经计划好了,这羽绒服,分为细绒和粗绒,细绒很难收集,她会先把家人的都安排上,然后交到成衣工坊处进行大量的生产,村子里的乡亲们购买全部按照成本价销售。
同时,卤料工坊,粉黛工坊和成衣工坊所有上工的人,每人两件作为工衣发放,当然样式这三间工坊都是不一样的,根据工种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设计。
于是附近的村子,镇上和府城里掀起了一股收集鸭毛,鹅毛的热潮,以前都是当做垃圾处理掉的东西,现在收集起来可以拿到成衣工坊里售卖,大家伙都热情高涨,还衍生了穿街走巷,到各个村庄里收鸭毛和鹅毛的人,收集上来后,拿到成衣工坊售卖,赚取一点差价。
虽然只有柳小絮的家人以及成衣工坊的工人们,知道这些鸭毛鹅毛都是用作何用处,其他人都是云里雾里,但只要是有钱赚的事情,大家也不会纠结于到底用来做什么,反正不是她们操心的事情。
初冬的到来,也到来了寒气,呼出的气中,都带着些雾气,街上的行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也就显得越加笨重。
这时人们发现府城和镇上这两间一直在装修,外围全部围蔽起来的,比较大的商铺,贴出了通知,后天开业,欢迎大家的捧场的告示,大家伙都非常的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店铺需要装修如此之久,有些人还特意的留意着。
这天,天气还是带着初冬时的寒意,两间铺子的前面站满了人,镇上的主持的是已经成为柳小絮婶婶的许茹芸主持,府城的店铺比较大,柳小絮亲自站场。
吉时一到,两间店铺同时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吸引了更多的人驻足。
镇上的许茹芸和府城里的柳小絮把挡住店名的红布掀柳下来,大家才看到这是间叫锦玉成衣的店铺。
在往里看,与普通的成衣铺子完全不一样,店里的成衣全部用木做出来的衣架子一列列的陈列挂在店里,五花八门的,颜色也众多。
这些款式都是柳小絮设计出来的,现在的改良版古装基本都设计得惟妙惟肖的,基于以前对于古装的热爱,她还专门研究了一段时间,现在重新画出来,还不是手到擒来。
逛街的人都被这不一样吸引了进去,看到自己喜欢得款式,拿到镜子前一看,太喜欢了,于是又多挑了一件,接着去照镜子,还是好好看,于是就越买越多,直到身上的银钱不够了,才依依不舍的来到柜台结算,准备离开。
穿着统一工装的女子游走在客人中间,以便随时为客人服务,更会根据不同的人,推荐不同的尺寸,这简直太得人心。
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羽绒服,对于这种既轻便又保暖还时尚,带着淡淡香味的衣服,都被抢着购买,谁都不喜欢厚重的棉衣,活动起来是真的难受。
于是开张的第一天,羽绒服销售一空,无论是细绒还是粗绒。没有太多银钱的人,会购买稍微便宜些的粗绒羽绒服,而家里有些钱银的,则优先选择细绒羽绒服。
其他衣服也所剩无几,这虽然在柳小絮的计划之内,但成绩也很是出人意外。
于此同时,三间工坊,两间美人堂,镇上和府城的同寿堂,鸿运酒楼所有的工人,全部穿上了带着锦玉成衣工坊独特标志的羽绒工衣,这又引起了另一场轰动。
店里的销售火爆到简直让人咂舌,锦玉成衣工坊的工人们只能加班加点的生产,当然柳小絮也没有亏待这些工人们,这个月的工钱直接加倍的发放。
在这个冬天里,离火村的人们不再寒冷,镇上的,府城里的,以及有些村子里的,到处可见穿着锦玉羽绒服的人。
接连忙了大半个月的柳小絮终于得以休息,坐在村子里二楼的观景台上欣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