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顺是村里少有的能读到高中的人,而且成绩还特别好,虽然家里穷,但他父母一直支持他好好念书,再苦再累都任劳任怨。1998年,高考结束后,向来顺收到了来自一所北京的大学通知书,村里人都高兴坏了,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而且还是北京的大学,可了不得,这还是那所高中第一个考上北京那边的大学的人……
大学通知书很是金贵,镇上的邮政局先带话来,说是让自己亲自去取,不然这要是被人带丢了,可不好交代,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儿就这么交代了。
是村长去镇上开会带回来的话,但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是哪里的大学。村长像是自己家的事儿一样高兴,一回到村里,直接就跑到地里去找老向一家人,把事儿告诉他们。
老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又确认了一遍村长的话。听得真切了,心中的狂喜反而又不表现出来,他压低帽檐,继续一锄一锄的挥动着锄头。向来顺好像也原本就胸有成竹,所以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好像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只有向来顺的母亲笑颜如花,一个劲儿的感谢村长。
村长坐下来,自己拿过放在一旁的烟筒,用手捻了一小团毛烟,然后拿出火柴点上。用力的吸了一口,烟雾从烟筒中冒了出来。然后说:“老向,这回可要享福了啊,来顺考上大学,以后分配了工作,你们也可以去城里享福了。”村长的话里有些许的羡慕。
“享什么福啊,他的日子是他的,我的日子是我的。”老向云淡风轻的说,但内心的翻涌,只有他自己知道。向来顺的母亲只管在一旁默默地微笑着,也许是笑老向的口是心非。
村长拉了几口烟,然后对向来顺说:“来顺啊,真行,为我们村争光了啊,以后读大学,去城里工作了,可别忘了帮帮乡亲们啊。走到哪哪儿可都不能忘了本啊。”
“他敢!”老向插嘴道,对自己的威望和对自己的儿子都颇有自信。
不过这一来一往的,说的好像来顺即将拿到的不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公务员的入职通知书似的。但吉言总是好的,来顺虽然话不多,但听着也舒服,毕竟自己寒窗辛苦十几载,这也算是有回报了。
村长放下了烟筒,说自己话也带到了,就先走了。老向总算主动开了口,让村长慢走。
村长一离开,老向就坐了下来,拿过烟雾还未完全散去的烟筒,自己又续上了。他什么也没说,但是脸上的笑容都溢出来了,无声胜有声啊!
“明天还有活儿要干啊,怎么办呢?不管了不管了,拿通知书要紧,要带什么去呢?户口本应该不用吧?……”老向自言自语了起来,看心情,恨不得马上到邮政局,把通知书拿回来。
“我自己去就行。”来顺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
老向听完不乐意了,说这份军功章可也有自己的一份,这美好的喜悦,怎么能不亲自去参与呢!
向来顺没有反驳,老向向来比较强势,不过这也不是老向一个人,村里的父子关系也向来如此——给了生命,那就是天大的恩赐,作为晚辈,很多事都是要受着。这习俗不算好,就事论事才该是明事理的表现,但谁又能一下子改变百年千年的传承呢。
“想想双倍的车费吧。”向来顺的母亲冷不丁补了一句。
倒是让老向瞬间盘算了起来,是啊,去一趟镇上不容易,不是走路就能解决的,得花钱。以后用钱的地方可就更多了,其实喜悦,到家再分享也未尝不可,都等了这么多年了,几个小时难道还等不了吗?居然还轻易的被自己给劝退了……
先把此时的喜悦把握好比较重要,老向看了看日头,还早,放不下地里的那点活儿,又用力挥了几锄,但兴奋的感觉已经占领了思想的高度,所以他丢下锄头,对母子俩说:“走,回家,今晚加餐,杀鸡吃!”
向来顺的母亲知道老向的心情,自己也很喜悦的,所以没阻拦,面带微笑的说:“听你的!”
一家人回了家,路程仿佛比平时缩短了不少,反正就一下子,感觉就到家了。
一到家,老向吩咐了妻子烧开水,自己则径直走向了鸡笼,那只养了两年的大公鸡,可一直舍不得吃,这回老向算是毫不犹豫地抓了出来。
向来顺要去帮忙抓鸡,却被老向阻止了,他说要去上大学了,就不要杀生了。其实以往也没这规矩,是老向自己灵机一动的吧。
一顿忙活,终于上桌了,老向把鸡腿递给了来顺,还不容推辞。老向说:“鸡同吉,吉祥如意,鸡腿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