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疑虑,只觉皇帝的手段当真是厉害,所以也不在反对,告了声罪后,便站了回去。
而马士英呢,他可不管你说得是否在理,他只知道一点:凡是对东林有利的,对他便是祸事。
“陛下,万万不可呀,那左良玉拥兵踞武昌,自先帝时便开始不遵朝廷召令,此时再给予如此权柄,必会滋长此人野心,让其觉得朝廷软弱,只得倚重于他,万一他得寸进尺,今日要粮,明日要钱,后日再要官,朝廷是答应不答应。”
“答应,那便等同于割肉喂鹰,况且,万一其他人也有样学样,也借兵势来威迫朝廷,那将一发不可收拾,届时社稷必然陷入危卵,臣斗胆,请皇上三思啊。”
不得不说,马士英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但其眼光和见地当真是不俗。
果然,这种擅长见风使舵趋利避害的小人,皆都是绝顶聪明之辈。
虽然他是出于私心才反对,但其提出的问题却是一针见血。
历史上的朱由崧,勾结江北四镇武力上位,其登基之后,对江北四镇大加封赏,直接造成了高杰和刘泽清等人拥兵自重轻视朝廷的局面,使得朝廷威严一落千丈,各地实权人物也都开始有样学样听调不听宣。
现在给左良玉厚赏,也有可能造成历史上的那种局面。
比如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人,他们麾下总计也有二三十万人,论总体实力不比左良玉差,论个人野心也不比左良玉少。
要是见到左良玉拥兵自重,却能得到如此厚赏,说不定他们就会心生不忿,也跟着有样学样,用手中的刀枪来威胁朝廷,这样的风险的确是存在的。
但是,这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的,以目前的各种情况,这是林平能想得出最好的法子了。
林平令马士英不要再多说,马士英虽心有不甘,但也知道皇帝是个十分有主见的人,再坚持反对也无用,反而会惹恼皇帝,所以也就不在言语。
朴喜放下第五道圣旨,接着接过第六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