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我哥是闯王 > 第53章 祖舅舅

第53章 祖舅舅

半个钟头后,这边关宁铁骑驾轻就熟,沉默的在检查,看哪个还有气的,有没有撞死,一刀就砍上去,所以电视剧里战场上装死是不靠谱的,关宁铁骑确实是精锐,杀人是他们的专业,善后杀人这块一个个做的很沉默很冷静,一刀,一刀,一刀。。。收割着生命。

不仅收割自己这边的,自己这边的轻伤的抬到关宁救治养伤,伤的比较重的,盖上他的眼也是一刀,给他个痛快的,省的在这生不如死,战场杀戮从来没有那么华丽,只有沉默的血淋淋。没有那么多的温良恭俭让,昂然氛围,只有野兽一样的杀戮。

战场形势稳住了,李自敬这边骑着马在战场上巡视,战场上到处是断胳膊断腿,还有好多死不瞑目的,睁着大大的眼睛,无神的看着天空的月色,仿佛在控诉自己为什么这么惨,李自敬一路看过去,倒在地上的尸体大概有7000多具,其中3000是八旗军队,4000多是这个吴三桂的关宁军。这30000人打别人10000人,自己还多死1000.让李自敬再次认识到了大清八旗军队的可怕,也再次认识到了大清这个新兴王朝的威胁性。

可能事情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己要逆天改命,改变自己跟大顺的命运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前途可谓是看不到太大的光明,关键是自己对未来也没有那么大的信心了,尤其是在北方,虽然一定基础上占据了先机,稳住了吴三桂,但是只要是大清这边实施游击策略,不断的进攻内地,消耗北方的经济,再加上北方小冰河还没有过去,经济上是大顺是不占优势的。

这个时候李自敬首次有了往南方跑的打算,毕竟南宋不也撑了1.200年么,不行可以去做个偏安一隅的皇帝么。

不过说这个还早,先稳住北方是首要的,但是去南方的想法已经在李自敬心中扎下了一颗种子,将来会不断的生根发芽的。

这边关宁军有条不紊的进行冷静的善后工作,也让李自敬知道铁血军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需要不断地锻炼,练习以及实战的检验。不过也不是不能够作弊,李自敬看到战场的惨痛后一直在思考有什么捷径可走。如何才能战胜大清,想到后世大清最后的腐败没落,被八国联军,被小日本欺负的那个惨痛?谁能人家开国的时候竟然能这么猛呢?

必须搞火器才能跟大清有一战之力,不过知道是一回事,虽然李自敬知道火器在后世的蓬勃发展,但是要让他实际动手造出一把枪来,那是比登天还难,登月也是登不上去的。看来还得请外援,中国篮球不就是这样么,奥运会一直进不去,不全是靠规划,外援,教练也是国外的,只不过不是那么管用,一直成绩也一般。

这边思绪纷飞的有点快了,李自敬皱着眉头想着,只见这个拍了一下自己胳膊,李自敬缓过神来,只见一身白衣白甲白胡须的矮壮汉子单膝跪在地上,旁边跪着自己的侍卫祖泽清,不用想,这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祖天寿了,不祖大寿了,祖大寿(1579年—1656年),本名天寿,五十岁时改名大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明末清初名将,吴三桂的舅舅。

有些人道德上虽然有欠缺,但是真的能力还是不差的,就比如和珅,你可以说他是贪官,但是你不能否定和中堂的能力,你再否认他的道德,也不能睁眼瞎说和珅能力不行,相反和珅真的是绝世无双的人才。

祖大寿也是,不过人如其名,怪不得人家叫大寿呢,在明末清初这种环境下,人家活到了78,在这个年代可谓是高寿了。祖大寿别的不说,人家还是能撑的上名将的。

明天启元年(1621年),祖大寿为广宁巡抚王化贞中军游击。次年,广宁卫被后金兵攻破,逃至觉华岛。督师孙承宗督辽,令其辅佐金冠守岛。后又令其修筑宁远,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两次佐守宁远的战事中立功。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督师辽东,擢其为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锦州。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领兵伐明,直逼明京师,他从袁崇焕入卫。袁崇焕下狱后,他在惊惧之下一度出关,孙承宗派人将其召回。次年收复滦州、遵化、永平、迁安四城,仍驻锦州。崇祯四年(1631年),督兵修筑大凌河城,皇太极率兵困之,粮竭降后金,后归锦州。松锦大战中守锦州。崇祯十五年(1642年)复降清。仍命为总兵,隶汉军正黄旗。清顺治元年(1644年),从多尔衮入关。

从1621年算起,到现在1644年,祖大寿已经在军队中历练了23.4年,真可谓是经历了战场磨炼的优秀将领了,身经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