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李自敬跟自己的老岳父吴襄酒足饭饱后,酒助人性,喝的比较开心,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的亲近了一些。两人沿着校场边上的小路散步,这个时候吴襄皱着眉说道“三爷,这个您今天给的钱有点多啊,给多了,怕是会把下面那些人的胃口给养刁了,以后给少了就不好办了,这恐怕不是长久之计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上来的杜勋连忙接话道“可不是么,关键手里银子也不多呀”
李自敬哈哈一笑说道“无妨无妨,我以前有个外号叫做李财神,打仗舞刀弄枪这块我是比不上老泰山的,但是搞钱我还是很在行的,再说钱不给够,谁会给你卖命呀,光谈那些虚的,理想什么的都是没什么用的”
看着两位若有所思的形态,再说“北京城里银子可是有的是”。
这边回去后,李自敬又在军营里走了一圈,跟士兵们谈了谈心,大体意思就是跟着我李自敬混,钱会有,老婆也会有。
这让下面那些身残志坚的太监老大爷们跟吴家的家丁们是感恩涕零,都想着跟着李三爷混了。
1个小时后,李自敬把所有人的饭桌都走了一圈,都谈了心,走出内校厂,这个时候官宦世家出身的曹文宝出言道“三爷,您这是何苦呢”
曹文宝穿着头戴乌纱帽,穿着大红蟒袍,留着长长的美髯,(曹文宝虽然是大太监曹化淳的侄子,但是不是太监的,曹化淳还等着曹文宝早生贵子给自己续上香火呢)摇摇头不以为然的说道“三爷,您是千金之躯,怎么能跟下面匹夫交在一起呢”,这话一出跟在身后的苗青就是眉头一皱。
李自敬边走边说道“曹将军哪里话,我大顺是靠什么起家,不就是靠无数个没有饭吃的流民,想改变着落后,腐朽的大明么”
李自敬说道这里,可能是想到哪里,振奋的挥了挥手说道“不说大顺,就说大明是怎么建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明太祖朱元璋的天下不就是靠着无数的匹夫。”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这大明天下,不是靠的儒生。太祖布衣出身,草莽出身,身经百战打败元朝创立大业,依靠的是江淮一代无数吃不起饭的农民”
“所以大明王朝的根基是什么”
“大明开国后,朱元璋是大杀功臣,但是没有忘记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匹夫,建立了卫所制度。在天下四方遍设十七都司,一留守司,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守御千户所六十五。所辖军户一百数十万户!皆给授田土,耕战合一,足可自给。这数百万户军户,才是大明立国治天下的根基啊!”
“如果这些卫所军护还在,我大顺还能起来么。我们大顺要长治久安,必须向明太祖朱元璋学校,好好对待这些打天下的匹夫”
这些都是后话,李自敬午休了一会。这个时候杜勋看李自敬醒了,连忙这个进来禀告道“三爷,您要的名单,我找干爹曹化淳核实过了,谁有后台,谁有钱,都查清楚了”,说着递上一摞摞厚厚的纸张,上面写满了背景。
匆忙之中,李自敬去哪调查,只能找老熟人曹公公了,大体上谁有钱还是知道的,毕竟是地头蛇。当然肯定是有公报私仇的情况存在的,不过大体上没问题的,瑕不掩瑜么。
第一页就是名字就是王之心,后面备注是太监中的首富。下面记录王之心之前也是掌管东厂多年,这些年捞的是盆满钵满 。嗯,李自敬站在那不断的翻看,大部分名单都是宦官,反正都是有钱人,是不是宦官他说了不算,话语权定义权在李自敬的尚方宝剑里,李自敬是边看边发出丝丝的冷笑。
这个时候杜勋开口说道“干爹曹公公知道三爷缺钱,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来支持三爷,有二十万两白银,已经派人用车推来了”
“奥?”李自敬来了兴趣。一是惊讶于曹化淳这个老太监的老而弥坚,真是妥妥的投资人才,知道雪中送炭,知道现在李自敬没钱,还处于创业阶段,敢拿出一半的钱一是结交闯王的弟弟,二也是买命钱,这个时候钱多也不一定是好事,钱虽然在你家,但最终不一定是你的,掌握在握刀人的手上。曹化淳真的是杀伐果断啊,是个人才。不一定是那种带兵的人才,但是曹化淳对人心的把握,真是炉火纯青,绝对是个宫斗斗争的好手,这样的人才不能浪费了,得把他笼络在自己手上。
“小勋子,你亲自给你干爹穿个话就说他的心意我领了,以后一定有厚报。曹文宝我会好好的培养的。这个曹公现在刚50来岁,还年轻力壮,你亲自去请看看能不能屈尊来福顺侯府做个参谋”
小勋子是李自敬根据这个后世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