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当然知道君安乾是去打仗的。
不过他不能告诉舒七,于是只能面不改色地摇头,“不知。”
舒七猜测他可能不方便说,也没计较什么,只好奇地另问了一句,“你怎么没跟小哥哥一起去啊?”
“公子让我留在京城。”
至于留下来做什么,他也得有明说。
这也是君安乾的安排。
他一向是这样的,就算处处都替舒七考虑妥当了,也不会想让舒七知道,生怕舒七因此有什么心理负担。
舒七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又说不上来,还以为君安乾很快就会回来了。
家里最近倒是没什么事忙了,舒七正琢磨着要不要把胭脂铺子开起来,结果就被老李头逮住了。
老李头给了她一本医书,苦口婆心地说,“丫头,你都好长时间没跟我好好学学医术了,可不能懈怠了!”
听舒七说起在淮阴城替百姓看病的事后,老李头就发现舒七的学医天赋比他想象中要高。
这么好的一个苗子,老李头自然想要好好培养。
而自从他收舒七为徒后,都没来得及认真教教舒七。
舒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现在好不容易空闲一点,老李头自然不愿放过她。
舒七自己对学医一事也特感兴趣,见老李头愿意倾囊相授,就老老实实地收心跟着学了。
胭脂铺子的事,舒七就暂且交给了舒六,好在还有掌柜帮忙,舒六一个人也顾得过来。
一切慢慢步上了正规,舒七的两个哥哥,舒三庆和舒四祥,也跟其他学子一起,从新参加了殿试。
这次,两人凭借真才实学,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封了官,二人都在翰林院入职,舒三庆封了翰林院侍书,舒四祥入职翰林院编修。
兄弟二人同时入朝为官,可把家里人都高兴坏了,欢庆了两天。
很快,君安乾就走了半个多月了。
而舒七还没收到他一封信,更没有他要回来的消息,后知后觉地有些担心。
以前君安乾出去出任务,最多五六天就会给她写一封信。
毕竟有海东青,他们传信很方便。
可现在,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杳无音讯。
而舒七又不知道他具体在哪儿,无法给他写信,心中始终有些不安。
而一直等到两个哥哥上任后,他们才在朝中听说了君安乾出征白邺城的消息!
两个哥哥下朝回来后,脸色都比较难看,特别是看着舒七的眼神充满了同情,看得舒七满脸莫名其妙。
还是舒三庆最先沉不住气,拉着舒七问,“七七,你知道君安乾是去哪儿了吗?”
舒七满脸迷茫地说,“他给我留过一封信,说皇上有急任派他出去,但没说具体去哪儿了,怎么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舒三庆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说,他不想让舒七担心。
倒是舒四祥没想那么多,脱口而出,“他上战场,去了白邺城,如今白邺城跟突厥打得如火如荼,战火无情,他这么久没有消息回来,怕是已经……”
凶多吉少。
舒七脸色一变,厉声打断了他的话,“四哥哥!”
舒四祥看她脸色苍白,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顿时闭紧了嘴巴,满眼愧疚地看着舒七。
舒七心跳如雷,脸色紧绷着,好半晌才回过神来,喃喃自语道,“原来是去打仗了……”
他怎么没跟自己说明呢?
是怕她不让他去吗?
“七七,君安乾跟你……”舒三庆叹息一声,又不好说得太明白。
他只是心中庆幸,还好他们二人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还没定亲。
不然若君安乾出什么事,舒七以后还怎么嫁人啊。
舒七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认真地对两个哥哥说,“我相信他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他是个将军,出征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
舒七知道自己帮不上他什么,就只能在心里替他祈祷,愿他平安归来。
心里这么想的,可舒七想起打仗的凶险,还是静不下心。
活了两辈子,她只有在现代的时候,在电视上看过打仗的场景,根本没有亲身经历过。
不过光是那种电视里描述的场景,已经足够吓人了……
舒七心有余悸,越想越心慌。
她坐不住,跟两个哥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