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盛唐小女官 > 第73章

第73章

升迁得不可谓不快。

主要还是李隆基觉得李林甫用起来非常顺手。

而且张九龄最近让他有点不太满意。

张九龄以前跟在李隆基身边写写诏书打打杂,李隆基也觉得这人很不错,文采非常好,写的东西非常符合他心意。

可惜好景不长,张九龄当了宰相以后主意就多了,遇事总爱直言进谏。

李隆基觉得张九龄变了,不再是他喜欢的那个人了,以前的张九龄哪有这么爱说教?他选宰相是想让宰相给自己干活的,而不是想给自己找个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人。

他想做什么事还需要他们教吗?

他当皇帝这么久,比他们更清楚皇帝该怎么当,不需要他们处处给自己找茬。

他不喜欢太有主意的人。

像李林甫就很不错,做的每个决定都很符合他的心意。

他想要的就是这样的宰相。

第54章

得知多了两位新宰相, 朝中众人反应各异,大多都是趁着这道任命正热乎着,齐齐登门去烧新宰相的热灶, 那络绎不绝的车马在宰相所住的坊里都造成了不小的拥堵。

此时的大唐处处都是太平盛世的升平景象,谁都无法想象大唐会有陷入兵荒马乱的一天。

古时形容乱世有个极巧妙的词叫做“海内鼎沸”,说的是天下宛如鼎中沸腾的水般滚烫翻涌。

鼎中的水并非一开始就沸腾的, 所以鼎中之人起初并没有什么感觉,哪怕后来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煎熬,人们也并不觉得灾祸会真正降临到自己头上。

添柴的依旧日复一日地添柴、烧火的依旧日复一日地烧火。

宰执人员的扩充对三娘而言是很遥远的事情,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她被她八叔护送出门时时不时要绕开那些满载着贵重礼物的车马。

三娘只在一开始打听过到底是什么情况, 后来就不管这件事了。

相比于这些自己还无法参与更无法改变的朝局, 她还是更关心近在咫尺的制科考试到底是怎么考的。

可惜制科考试一般在宫中举行,她压根没机会进去旁观, 只得跑去寻王昌龄托他回来后给自己讲一讲。

王昌龄与三娘往来月余, 早已见识过她的聪慧伶俐,觉得有这么个“小友”也是一桩妙事, 闻言自是笑着应了下来。

王昌龄是在六月中旬应试的。

考完后他就接受了三娘的“十万个为什么”拷问。

好在王昌龄早有准备, 轻轻松松把试题全写出来给三娘拿回去看看能不能答。

这是三娘第一次接触到正儿八经的考题,抱着新鲜又热乎的考题兴冲冲跑回家准备好生研究一下。

郭幼明见她像是得了什么宝贝,不由拦下她问是怎么一回事。

三娘大方地把考题亮给她八叔看,让她八叔也能感受一下博学宏词科的魅力。

郭幼明:“……”

走开,快走开,你们这些该死的制科真题, 统统离我远一点!

眼看自家八叔落荒而逃,三娘只能抱着题目独自纠结。

这一纠结, 耗掉了她一整个上午。

她没答上几道题,只觉自己白记了许多书, 压根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给用上。

三娘有些沮丧,不由带上题目去找李泌,想和李泌探讨这博学宏词科的考题。

他俩住的比较近,三娘去找李泌都不需要她八叔送,只需要带上绕梁她们便能出门。

她二话不说直奔李泌居所。

结果李泌不在,听底下的人说他是去了张九龄家,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

她只得闷闷不乐地坐在台阶上边看题边等着李泌回来。

李泌回来时一眼就看到了独坐阶上的三娘。

入夏后树木愈发繁茂,密匝匝的枝叶不仅把午后的艳阳挡得严严实实,还随着徐徐清风送来炎夏难得的清凉。

三娘坐在浓荫遮挡着的石阶上皱着小眉头,似是被什么东西难住了,竟是连李泌回来了都没注意到。

李泌走近一看,才发现她手里捧着份写满字的文稿。

李泌挥手驱散正要向他行礼的僮仆,撩起衣摆坐到阶上,问三娘:“你在看什么?”

三娘这才注意到李泌回来了,惊喜地把手头的考题拿给李泌看,说这是她从王昌龄那儿得来的。

李泌接过,只扫了一眼,便知晓这是今年的博学宏词科试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