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悬壶录 > 第20章 古楼嘀声

第20章 古楼嘀声

我第二天下午5点左右便到了南华堂,比约定的上班时间提前了两个小时。E1人不在,守着医馆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看着年龄应该比我要大上几岁。说明来意原委之后,这个自我介绍称作“茂翔”的小哥腼腆而又周到的予我介绍了医馆的整个情况,包括药品和一些设备用具的存放出处,并发给我一套白大褂。

茂翔的工作有点类似办公室主任,医馆里除了看病以外的事情都由他管,不过只上白班,昨天下午他正好出去采购因此没有碰上。他将我领到一间诊室,此间诊室在我昨天去到的那间隔壁,面积稍微小一些,里面摆了一张诊台和三把椅子,台子上是一些中医该有的物件摆设,比如针灸穴位人偶、脉枕等,且在台子的最前沿竟已立了一块写有我拼音名字的小牌,我一开始还没认出来。诊台后面靠墙的地方则是一个很宽的柜子,里面陈列了排排书籍,快速扫了一眼几乎全是中医药类的著作和译本。

茂翔将白大褂放在我桌上,客气了两句就退了出去,临走时又转身跟我说道:“对了,刘医生说他7点半会赶回来,他交代了在他没回来之前,若是有患者来,你也先别独自坐诊医治。然后,桌上还有一份试题,也是他布置下来的,说是让你在他回来的时候填完交给他。”

“他怎么知道我会提前来?你说的是哪个刘医生?”

“嗯?我们这里只有一个刘医生啊,你们不是昨天碰面了?”

“哦,我的意思是还一直不知道他全名叫什么。”

“这样啊,那他的名字好记,叫刘桂皮……”

茂翔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想,果然刘桂皮与刘宇两人中以刘桂皮为主魂,这也可以从他诊室的名牌上看得出来。刘宇此人我倒觉得还靠谱,只不过刘桂皮就……所以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可能得与一个不太正常的人共事。

茂翔出去之后,我便将他留下的白大褂捡起收拾到了后面的大柜子里头,因为我并不太想着这身行头。传统中医实则没有标准的服饰与款式的讲究,因为自上古而下,中医职业从业人员的构成大致有二,一是“神医仙授”;二是士族官僚。

“神医仙授”算是一种特例,历代都有,数量稀少且不可复制,比如上古时期的巫医。因此,为医者,除了极少数仙授、师传的机缘特异者,几乎全部都是文人。

俗语有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鉴于古代贫乏的教育环境,掌握文化的除了官僚阶层以外,大多都是预备官僚和打算成为官僚的读书人。如商朝的伊尹、汉朝的张仲景、宋朝的许叔微直至清朝的黄元御,上至宰辅,下至三品,都是国家的高级官员。又如唐朝的孙思邈,太宗皇帝让他做官请了三次,是他不当。明朝的李时珍是想做官但考不上最后弃考从医。当然还有近代的树人先生,他虽是弃医从文,但恰也说明了绝大部分情况下的从医前提。

鉴于此,当官的历朝日常穿什么,行医自然就穿什么,当然也与其家族地位和自身经济条件有关。皇家宗室的太医院,都是有编制的公务员,自然是穿官服。宋代的校正医书局、翰林医官,同样都是官员。他们生活有保障,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因此心无旁骛,研究医理就深还不需要靠行医谋利,大多可能都是情怀使然。比如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在公务之余,专门腾出时间,就在自己办公大堂为百姓义诊,故名“坐堂”,这个词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我们现代人很少穿古装,这样显得有些故作高端而格格不入。如果硬要说中医着装,大部分实以青色儒、道形制服装为主,不过一套下来价值不菲,不便大范围推广。而受西医影响,白色大褂成本低,既不掉色还看着干净,因此慢慢地连中医也欣然接受了。

收拾妥当后我坐了下来,想起茂翔说的试题便拿起来看,一看就傻眼了。卷子一共十道题,第一题是:这道题的答案是?(),下面有A、B、C、D四个选项,分别是A、B、C、D。第二题题目则是:第5题的答案是?(),下面也有A、B、C、D四个选项,分别是C、D、A、B。第三题是:以下选项中哪一道题的答案与其他三项不同?(),A、B、C、D四个选项,分别是第3题、第6题、第2题、第4题……

这十道题分明就是一个系列的推理题,得上下前后结合起来反复计算推演,虽不知对方出题有何用意,但闲来无事我便饶有兴趣地做起来,不一会儿就沉浸其中。

晚上七点半,刘桂皮依言而归,动静之大,令我坐在里间也能猜测得到,且听劲头,似乎是朝我房间径直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