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之后,夜帝宣白勤勤进宫面圣。
白勤勤有些懵,夜帝这几日除了早朝以外,并未跟任何人商讨过关于郑国的事,更未曾见过郑国使团。
夜帝这个时间点宣她,一定是因为郑国的事,白勤勤从未想过夜帝会第一个宣她进宫。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勤儿,请起吧,书房只有你我二人,不必行此大礼。”
“谢陛下。”
“勤儿,你觉得孤今日宣你进宫你猜测是因为何事?”
“微臣不敢胡乱猜测,揣度圣意。”
“勤儿但说无妨,孤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没有开始昏庸,孤知道你们年轻人认为孤有时候太过迂腐,不够开明,但在其位就必须谋其政,孤得周全所有,并不能以一己之私行事。”
“微臣知道陛下为江山社稷付出了所有,劳苦功高,陛下所做的决定一定有陛下的深意。”
“勤儿,我经常幻想如果你父亲还在就好,只有他敢跟孤吵吵,质疑孤的决策,敢在孤面前为百姓请命。他离开之后,就再也没人提醒我这些了,就算是你师父,现在也是对孤敬畏有加,左一句不敢右一句微臣的,早已经不负当年那般亲厚。”
“陛下言重了,师父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无法了解陛下现在面临的这些状况了,所以也不敢大胆直言了。”
夜帝叹了一口气,“罢了,勤儿,孤今日找你来是想听听你的意见,郑国的事你怎么看?你是白家军的统帅,如果要对战周国,那肯定得由你去完成,所以孤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
“既然陛下问微臣,那微臣就直言不讳的告诉陛下微臣告退真实想法。白家军为了夜国百姓的安危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不管哪个国家试图想侵占我国疆土,我们一定虽远必诛,在所不惜。可这次和郑国的合作微臣并不赞同,虽说周国是长年骚扰我国边境疆土,可前两年微臣带领白家军已经驱赶他们,并占领了他们的一座城池,这两年好不容易周国心有余悸,已经不敢来骚扰我国,我国能休养生息。微臣觉得不宜再出兵伐周。”
“勤儿,你就不想为父报仇?你的父亲可是死于和周国对战的时候,还有的母亲和兄长?”
白勤勤不懂夜帝为何会提出她父亲的事?是想激起她对周国的仇恨,让她主动请缨去对战周国?从而就可以和郑国合作了?
可这次她要让夜帝失望了,她可不再是以前那个冲动的白勤勤。
“回陛下,小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战争是残酷的,但将士却是无错的,他们只是各位其主,都想保护自己的疆土和人民而已。我的父亲是死在了和周国对战的时候,但只要是公平对战,那是我父亲技不如人。如果是因为计谋而至我父亲的死亡,那是设计之人的错,我定会不惜一切让他付出最惨痛的代价。但将士们并没有错,我不能把错误归咎于他们,百姓就更没错,他们不该为此付出代价。”
“勤儿大义,颇有几分你父亲的风范,虎父无犬女啊,相信你父亲在天之灵一定会欣慰的。”
“微臣还有很多地方跟我父亲学习,我还远远没学到父亲百分之一的精神,父亲乃是大爱之人,为国为民,倾尽所有。而勤勤还没办法做到如此大义凛然,勤儿永远都是那个有仇必报,别人对不起我会锱铢必较的小女子而已。”
“那勤儿觉得不宜跟周国开战,那就是要拒绝和郑国的合作?”
“如果郑国此次只是想用金钱让我国士兵替他们卖命,那不合作也罢。如果想在金钱和文化方面加强两国其他方面的合作,我们也求之不得。或许两国想要和平共处,增加感情和联系,和亲也是可以,我国的皇子们也都到了适婚年纪。公主不是喜欢夜国吗?如果公主愿意和亲,我们跟郑国之后也算利益共同了,血脉之交。”
“郑国这次摆明了是想跟我国一同对战周国,我们拒绝了跟他们合作,郑国必然怀恨在心,到时候联合其他国家,转头对战我们夜国,又将如何呢?”
“陛下,以微臣拙见,郑国跟周国无冤无仇,又何苦为难周国,一定要置周国于危险的地步呢?想必周国可能跟我国一样,不愿跟郑国合作惹怒了郑国而已,才想到利用我夜国。微臣甚至大胆猜测一下,周国可能是拒绝了郑国一同对付我们夜国的提议呢?这也是未可知的。”
“你是说,郑国只是因为周国不听他的政策,恼羞成怒而已?”
“这有很大的可能。我国是几个国家当中最年轻的国家,四周边境还有很多的战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