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习俗有些不同,除夕当然也不例外。
有些地方还需要敬:仓神,床神,厕神,城隍爷等等。
北方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后世影响甚重,各电视台都宣扬这个,其实南方除夕是不吃的。
南方除夕是用最丰盛的饭菜结束一年的辛苦。然后都会留一点,表示年年有余。
南北不同,当然也表现出宣传方面北方是走前面的。
今晚杨越家就特别丰盛,猪肉,羊肉,鸡肉,鱼,等等。各种不同的做法。
例如猪肉就有扣肉和腊肉,小炒肉。
当然鱼一般是整条的,当然辣是必须的,菜汤基本上都是红色,可想而知。
后来那些年杨越是吃不了那么辣的,其他在外呆久了的人也是一样。
还有一个黄铜火锅,是用木炭加温的。这种锅到后来换成也用电的,煤气的,就没那种感觉了。
这个丰盛这时候一般人家做不到,杨越家也是今年最丰盛。
上一世这个时候差了一筹不止,那时候凑一桌母亲费尽心思的。
一大家子人这是真正的大团圆,一个不缺,三代同堂。
吃完团圆饭一大家子就在堂屋守岁,摆上各式零食,有自备的,有买的。
把火烧得很旺,围着火堆聊着天,说着打算。
今天就算一家子有再多矛盾都不会提。杨越三姐弟收到了压岁钱。
“景林,你过了年有什么打算”爷爷问道
“爸,过了年我就不去s市了,叔也答应了。以后就在家种地陪着越越他们。
家里事情多,庆芳一个人也带不了,另外把房子建了,眼看小孩大了,老屋住不下了”父亲回答道。
“你钱够吗?我手上没什么钱,你妹妹过了年要结婚了,总得准备点嫁妆,不然嫁过去会被看不起的,你这个做大哥的总要支持一点的”
“爸,我知道。到时候几兄弟都凑点,让景音风风光光的嫁过去”
你有这个心就好,我也是为难啊。你还有两个弟弟都还没结婚。
他们一切都会会好的,爸你别担心。踏踏实实跟着叔叔干,一两年什么钱都来了。
杨越靠在母亲怀里,见母亲不太高兴。
小声说道“姆妈,以前都过去了,以后我保护你。
再说了,现在马上要赚大钱了,没必要为小事置气,有钱了,能用钱解决的都是小事,他们不过份就行。”
“你个臭小子,你怎么那么得瑟,好大口气,都谁教你的”母亲心里骇浪滔天,杨越这番话把她震得不轻。
“叔公说的啊,他说做人要大气,有格局,姆妈你就是大气有格局的人”杨越早就想好了说辞,并拍了记马屁。
上一世关系很僵,一直到几兄弟都进城买房了,才好了起来。等一是都隔开了一段距离。
第二是后来虽累,但不至于像这个年代,一不小心可能吃不上饭。
而爷爷奶奶一直住乡下,那一段其实他们是可怜的,后来接到城里住半年就接连去世了。
上一世杨越是看在眼里的,但长辈的是是非非,对与错,小辈不好评论。
就算评论也得不出正确答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臭小子,你要多听叔公的话,他是有大能力的人”
见母亲也想通了,但要一次放下是不可能的,这个能理解。
后期杨越得到爷爷奶奶那多烧点香了,矛盾应该能慢慢缓解过来。
姑姑对父母亲不好,何尝没有爷爷奶奶的缘故。
总体上说都是可怜人啊,人没钱不如鬼,老话说的没错。
“爷爷,我爸不去深市了,小叔叔可以去么”
小叔才开始学砌墙,这几年赚不到钱。再说了,学这样的一技之长一辈子当牛做马,活得太累了。
杨越觉得先存点钱好,小叔才十六岁,过几年后回来也可以安排其他的事做。
家里的人都晚熟,当然是以后世的眼光看,这时代能赚钱了就是成熟了。
等过个几年小叔成熟了杨越让他也有个好营生。
“咦!越越这个主意好,过几天我带你小叔去一趟c县和你们叔叔说下。
正好几个兄弟在一起,到时景明景发你们可以多照顾点景志。你们也是,钱别乱用了,再像去年一样别进家门”
“知道了,爸爸。我会管好景志的”大叔二叔回答道。
“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