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当上了大唐皇帝,摆在他眼前的是父亲李渊留下的烂摊子!
李渊这个人好面子,喜欢拉拢各方势力,他为了快速夺取天下,给很多有功的人都封了王,前前后后,封赏了上千人。
这个举措确实让李渊迅速崛起,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又有李世民这样的战神儿子打天下,大唐很快就实现了统一。
然而,天下太平之后,这些藩王成了朝廷的负担,每年要花费大量的钱财来养活他们,成为国力提升的阻碍。
不仅如此,大唐统一之后,李渊沉迷享乐,养了一大批妃子和宫女,连续给李世民生了十七个弟弟和二十多个妹妹。
后宫宫女的数量也节节攀升,武德四年的时候,只有一千多人,到武德九年李世民继位的时候,宫女数量已经达到一万多人,再加上一万多内侍宦官,导致唐朝的财政压力非常大。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李世民重视民生疾苦,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为了革除这些弊病,推出了两项改革措施,却遭遇了强大的阻力。
首先是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他还想维护自己的权威,毕竟那些藩王是他在位的时候赐封的,现在都被裁撤了,李渊的面子挂不住。
李渊退居太上皇之后,沉迷于吃喝玩乐,身边的妃子们都跟着铺张浪费,单单是太上皇身边的宫女和太监,就有四五千人。
得知李世民要削减宫女,李渊赶紧派人到儿媳妇长孙皇后那里,表示自己身边的宫女一个也不能裁撤。
长孙皇后也没有办法,她本打算裁撤掉三千宫女,让这些女孩回家成婚,一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二是为了增加人口,没想到太上皇李渊这么不通情理。
李世民得知这件事之后,亲自去父亲李渊那里商议!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他们父子两个还没有心平气和的说过话。
李世民给李渊倒了一杯酒,表示削减宫女是他的主意,却没有要裁撤太上皇身边的人,兴许是别有用心的人传错了,但是削减封王是必须的。
李渊微微一笑,知道二郎是在跟自己谈条件,双方各退一步。
跟削减宫女相比,削减封王才是最大的难题。
送给别人的东西,很难再要回来,更何况是地位和权力呢!
谁会心甘情愿的,把这两样东西送到别人手中?
李渊告诫李世民,裁撤封王的事一定要慎重,他在位的时候也不想养着这些人,但是封赏一旦送出去,就很难收回来。
李世民深知,历朝历代,就是这些王侯将相,掏空了国库,还要鱼肉百姓,最后导致天下大乱。
而且在李世民继位之后,燕郡王罗艺和长乐王李幼良先后造反,对大唐的安定形成隐患,所以裁撤封王势在必行。
贞观元年,李世民颁布法令,所有的藩王自降一级,最低等的藩王削除爵位,降为普通公卿。
这样一来,一些有实力的藩王不干了,义安王李孝常在利州起兵,联合右武卫大将军刘德裕和监门将军长孙安业,想要再发动一次玄武门之变,拥立太上皇李渊复位。
然而,他可能忘了,李世民是玄武门之变的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