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一下自己的教学成果,不料朽木始终不可雕也,平日里好歹能说出一二的弘时,此时竟说出这么离谱的答案。
朱轼无奈,只好叫弘昼来回答。
之前被皇上威胁不好好读书以后,弘昼很是恶补了一番功课,还时不时找弘历给自己一对一助学。
“学生以为,贾谊在文中就给出了答案,‘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国采取了商鞅变法得以强大,吞并六国后,既然攻势和守势发生了变化,却‘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打天下依靠力政,守天下却需要仁义。”
“孟子云: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皇阿玛摊丁入亩,减少百姓的赋税,就是仁义之政令,耗羡归公,打击了地方官员以耗损为由贪污剥削百姓的举动,于官于民也是仁政,我大清国祚绵延九十余年,蒸蒸日上,河清海晏,无不与‘仁政’有关。”
弘昼这一番长篇大论结束,苏培盛下意识看了看皇上。
果不其然,他脸上充满了笑意——这是被弘昼的马屁拍舒服了,而且弘昼这个学渣终于开始努力了,老父亲实在是激动不已。
弘昼所说虽然浅薄,朱轼对这个结果已是满意了,他放过了弘昼,问弘历可还有什么补充的。
弘历认为仁义的教化和“暴力”的刑罚应当并行,均不可废,但“民为邦本,富安天下”仍旧是一个国家兴盛的根基。
三个阿哥都回答完后,皇上心中便有了一番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