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田间小道上穿行,嘀嗒嘀嗒的马蹄声,有规律地一下一下踏着地面。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来到了管家说的西塘镇。
西塘,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
眼前的西塘,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地面都是石板路,路面不是很宽,但是显得很整洁。一座座小桥,连接着各家各户。
透过热闹的街景,不难看出这里的商业气息很浓。
我在现实中就听有人这样形容西塘:“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
这里的人们除了兢兢业业地做生意,再有就是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及精神面貌,不难看出他们的生活比较富裕。
我们来到了管家说的他同乡的宅院前,侍卫敲开了这家的门,从里面出来一位和管家差不多年龄的长者。我上前将管家交给我的信件递过去。
长者展开管家写给他的亲笔信,大致看了两眼便对我说:“进来吧,欢迎你们,先在这住下,等下我再跟你具体商量怎么做。”
“好,谢谢您,我们人多,给您添麻烦了。”
“唉,这算什么?不麻烦,不麻烦。”
我们跟着长者走进他的宅子,还挺大的,看样子这是一有钱人家。
侍卫拴好马车,帮助我们搬运行李。其中一个跟我说:“我们不住了,今天还是后半夜就往回走。”
我说:“也行,只是你们太辛苦了,现在赶紧进去什么也别做,抓紧时间休息会儿。正好你们回去告诉管家和太后一声,我们安全到达,欢迎他们有空过来。”
长者看我们已经把东西搬进来,马上帮我们安排住处,我告诉他只有三个人暂时住这,那两位后半夜还要往回赶。
长者说没有问题,他先给我们端来一壶茶,让我们解解渴解解乏,然后就去忙乎着给我们弄点吃食。我跟了过去说道:“您别忙活了,我们一来就打扰您,真不好意思,有什么活,我来做。”
他说:“这有什么打扰?我家里就我一个人,他们都出去做生意了,只留下我在这看家。你们来了,我还不憋闷呢。”
我说的呢,从我们一进门就没有发现有其他的人。我说在这打扰的几天,该多少钱我们给钱。听我说给钱,他就有点跟我急了。
说道:“你这不是在打我脸吗?哪能要你的钱,我跟你们的管家打小就在一起玩大的,他人聪明,功成名就,到皇宫在皇上身边工作,我也就追随着他一起从四川过来。我没有什么本事,就在这里安了家。”
原来如此。
我帮助长者一起做了一些饭菜,大家围坐一起开开心心地吃完,小红和杂役两个人负责打扫卫生和刷碗。
我叫两个侍卫抓紧时间休息睡一会儿,半夜叫他们。
我跟小红住一间,杂役自己住一间。小红人很勤快,不一会儿她就把我们俩的东西都摆放好。还把炕上的灰尘都扫一遍,又用抹布擦了一遍,这下我们可以踏踏实实睡在上面了。
在马车上晃荡一天,大家都累了,不一会儿就一点说话声都没有,有的只是呼噜声。
半夜,一声马的嘶鸣声把我惊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马上坐了起来,我知道那两个侍卫该回去了。
我和小红马上起身,穿上衣服,走出院子跟他们俩道别,并嘱咐他们路上注意安全,告诉太后和管家我们一切都很好,过两天看看在哪里开餐馆合适,等有消息了再给他们捎信。
两个侍卫答应完就挥鞭赶着马车消失在夜色中。
早晨起来,一股潮气扑面而来,这就是西塘的特色。夏天,南方普遍都潮湿闷热,西塘加个更字。
虽然潮湿,可是却有点阴凉阴凉的。
我跟小红和杂役一起帮助长者打扫完院子,建议去四处走走转转,查看一下地形,看看在哪里开餐馆合适。因为我出宫的目的就是想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要不然我穿越过来干嘛?
长者姓齐,齐天大圣的齐,我们称呼他为齐伯伯。齐伯伯看我那么心急,便领着我们挨家挨户,走街串巷地找寻哪个地方适合开餐馆,哪个地方最热闹、最繁华。
古镇分东西街,古镇西街上,有许多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店铺,也有古色古香的客栈。
要说古镇最繁华的街道,非东街莫属,餐厅、酒吧、咖啡店、客栈云集。也能满足四面八方来此地方的客人的各种需求。
既然说东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