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强国确实没错,事实上秦国有今日也多亏的商鞅变法,但此时的法家太过极端,路子虽然对了,但还需要不断完善。”
“还记得我和你说过吗,如今天下虽然四处暗流涌动,但始终乱不起来就是因为有秦始皇压着,诚如李叔所言,现在冒出来一批便杀一批。”
“但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秦始皇不在了呢?”
“现在的法家之法,乃是王法,所有法律的制定都是围绕着君王的利益,这只是小乘律法。”
李斯听着听着,冷汗流了下来。
若是陛下真的如同烈公子所言那般突然不在了的话....
再次听到赢烈预告自己的生死,秦始皇心中顿时萧瑟落寞了不少。
朕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在大乱之前将大秦的那些顽疾给清扫干净。
“小乘律法?那何为大乘律法?”
赢烈想了想。
“如今之法家实行法制的基础是人性好利恶害,而民内之事,莫苦于农,民之外事,莫难于战,农事之苦,战事之难,是推行农战的极大障碍。”
“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那么该怎么驱民耕战呢?”
“法家认为必须“强国弱民”置民于贫穷困弱之中,然后利用赏罚手段,民才有可能从令如流,克己之难,以赴耕战,国才能强盛。”
“商鞅的治国之道更是打压民众,他认为民弱了,国家才能强大。只要百姓们又穷又贱又弱,他们才会尊重权力。”
“儒家讲究民贵君轻,而法家主张维护君主利益,且完全不顾及其他阶级的利益,把国家变成高效的战争机器。”
“儒家认为治国应当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法家则认为治国如果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国家必然会陷入混乱。”
“儒家认为应当选拔贤人去治理国家,而法家主张利用奸人、恶人去治理老百姓,国家才能强大。”
“也就是用黑恶势力去统治底层民众,接受不合理的现状,这样民众就会越来越弱,越服从强权统治。”
“在这种统治下法家强的只是国,而不是家,强的也只是兵,而不是民。”
“即便法家有“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些说法,也的确做到了。”
“但法家唯独遗漏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君王,如果君王犯法怎么办?没得办!”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一个君王,如果他能给予官员及百姓利益,官员和百姓就会拥戴和支持他,同时这个君王还擅长“术”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能够强盛。”
“但如果这个君王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条的话,这个国家就很可能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所以,法家理论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在于过度依赖君王个人的能力。”
“故而我才言,如今法家之法,只是为了君王服务之法,可称谓“王法”实乃小乘律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