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始作俑者的王宝钏此时还正蒙在鼓里,她这几天忙得都没有直播。
刚刚搬进的新家,家伙事总要添置吧,房前屋后总要拾掇吧,她忙得脚不沾地。收拾完这些,还得去书院看看,这地界虽然偏僻好歹也算属于学区房,两个孩子的学业总得上心吧。
这私塾的先生姓席名叫孝平,也算是学识渊博之人,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只奈何出生寒门。虽说科举制度从唐朝开始完善,但是终究漏洞颇多,考试不糊名,而那些考官都是贵门子弟都有跟脚,自然录取的都是自己人,所以寒门跃龙门可谓难上加难。
当时的寒门进阶有两条路,一条是投靠权贵,一条是博取名声写个诗了,出个文集了,然后四处往达官贵人处下拜帖,写写赞诗博取名声。
而这席孝平虽然满腹文采,奈何为人刚正,虽然也辛辛苦苦进入了殿试,只是终究是末流。不过好歹也算是举起了敲开仕途的一块砖。
只可惜官场黑暗,官少人多,这一候补就不知道候补到猴年马月,席孝平心如死灰,这才迫于无奈开了这个私塾打量着教书育人培养星星之火。
这达官贵人不是去了贡院便在自己家中请名师教导自然看不上他的私塾,而平民百姓又有几个能读的起书的?所以他的私塾之内,读书的不是商贾,便是小康之家。众人仰慕其才华才拜在他门下。
席孝平的妻子王氏,长得颇为富态丰腴,她父亲原本是富商,嫁妆也颇为丰厚,当初就是看中了席孝平的文采这才下嫁给了他,至于席孝平的那点束脩,她自然是看不上的。她自有铺子田地,每日就吃吃喝喝逛逛街过得颇为舒心。
王氏膝下只有一女,宝贝的跟什么似的,即便五岁也是绫罗绸缎,打扮的跟娃娃一般。因为王氏喜欢听戏,所以时常带着小女儿去戏楼听戏,每日都路过王宝钏家门,都能碰见王宝钏和楚玉楚珍,两个孩子不是在扫院子就是在办王宝钏干活.
王氏之所以注意到了这两个孩子,一来这两个孩子长得不俗,在经过王宝钏的收拾之下更显得贵气,,二来两个孩子教养极好,不同于其他的孩子高声呼叫没大没小,两人斯斯文文的看着就让人舒服.
"这两个孩子是谁家的,看着就让人喜欢!"王氏对着丫鬟小卓问道.
小卓回道:"是新搬来的,听说是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
“那天见的那个美貌妇人就是这家的新住户?”王氏问道。
小卓点了点头:“看着人挺干净的,那气度像是落难的官宦家眷!”
王氏点了点头:“世道艰难,邻里互相的,有时间要多走动走动!”
小卓笑道:“夫人可是闷了?”
王氏也笑了:“可不吗?这地界也没有一个说话的,尽是些愚妇,要不就目不识丁,连说话的人都没有,找一个能说话的都难!”
小卓道:“我瞧这家娘子这气度不凡,和夫人脾性倒是很相投!”
王氏点了点头,撩起轿帘子却不想正和王宝钏对上了眼睛。王宝钏大气的对着王氏点了点头,一点也没有小女儿的娇羞小气之色。
王氏示意停下了轿子,撩开轿帘道:“娘子好!”
王宝钏回道:“娘子好。”
“可是新搬来的?”王氏问道。
“正是,若是不嫌弃进屋坐坐?”王宝钏相邀道。
“恐怕叨扰了!”王氏回道。
王宝钏道:“我这也是刚刚搬来,不妨事的,娘子不嫌弃简陋才好!”
“那就叨扰了!”王氏带着小女儿和卓儿进了屋内。
院子里的翠竹挺拔,王宝钏又植了几样花卉,院子虽然小,但是却显得极为干净雅致。屋内也是明窗亮几,一看便知道对方是极其会生活的。
王宝钏烧了茶,又将从老娘拿来的糕点端来了几盘。王氏也是个懂生活的人,只看了一眼便知道这点心价格不菲。
“这茶倒是奇怪,没有加姜,橘,花椒等物呀?”王氏端着清澈的茶汤问道。
王宝钏知道唐朝的茶可都是如煮汤一般,除了茶叶还加了好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跟做汤一般,而王宝钏是现代人,虽然也残留了宿主的记忆,但是口味却变了。
“我喜欢单纯的味道,太杂反而失了茶的本味,娘子不妨尝尝!”王宝钏举起了手中的茶对王氏示意道。
王氏好奇的抿了一口,虽然入嘴苦涩却回甘十足,别是一番滋味,的确是远比复杂的茶汤好喝。
“小姐姐,吃点心!”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