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骑开始集结。
看着这些精壮的士兵,黄得功和孙应元充满了期待。
对面六百骑兵,这是自京营整顿以来,他们亲手训练了大半年的士兵,第一次要和整建制的敌军交锋,而且还是后金铁骑。
只要这次能打赢,京营就算是真的上过战场了,一举摆脱怯战的名声,甚至从此越打越勇,成为真正的强兵。
也只有这次打赢,才能不负张总督所托。
“儿郎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只是令他们也没想到,对面六百骑兵并不普通。
此次出兵蒙古,其实皇太极也很尴尬。
上次大凌河战败,大凌河城依然屹立,按理说这种情势下,在没打下大凌河城之前,是不宜对外用兵的。
可是蒙古对皇太极来说太重要了。
后金与明朝的国力差距,皇太极心知肚明,单凭后金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和明朝对抗,否则上次入关,也不会灰溜溜被赶回来。
大凌河战败之后,林丹汗劫掠阿鲁,阿鲁战败,动摇了皇太极对蒙古的统治,也极大打击了后金军在蒙古的威信。
再不出兵讨伐,蒙古就要变天了。
失去蒙古,后金将彻底被困在辽东,长此以往,一旦明朝自内乱中缓过劲来,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即便是在辽东情势紧张的情况下,皇太极也不得不优先出兵蒙古。
只是大凌河城依然在明军手中,后金无法出动太多兵力。
但征讨林丹汗,一万兵马,够了。
但令皇太极也没想到,明朝居然出兵了!
此次皇太极出兵蒙古除了要消灭林丹汗,最主要的目的便是向蒙古各部示威,以重建威信。
出了广宁之后,他带着上万大军一路向西在草原像游行一样,先去了科尔沁部,又去了喀喇沁部,效果非常显著。
蒙古各部在见识了皇太极大军依然精壮之后,纷纷打消疑虑,并重申了要继续跟随皇太极的誓言。
那天,皇太极刚刚抵达鄂尔多斯部,突然接到消息,明朝居然出兵了,而且还一次出动了三千多骑兵,正在圪儿海附近打击他的斥候部队?
皇太极很纳闷,明军什么时候有这种胆量了?
尤其令皇太极诧异的是,两百多年来,明朝和蒙古向来没什么联系,甚至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次怎么出兵帮助林丹汗了?
一番打探才知道,原来是张煊的京营?
“张煊亲自来蒙古了?”
一提起张煊的名字,皇太极就感觉有点头疼。
张煊先在辽东捣乱,导致他在大凌河之战中战败,而且还击毙了多铎,之后又去山西断了他的商路,现在居然又出兵蒙古,真是很烦躁啊。
“禀大汗,并无张煊本人,只有京营三千骑兵。”
幸好部下告诉他,张煊本人并没有来。
皇太极正在鄂尔多斯部示威,夸口说后金之兵依然天下无敌,令鄂尔多斯部像其他各部一样再次敬仰。
就传来了明朝出兵,三千骑正在绞杀后金斥候的消息。
让皇太极感觉很没有面子。
为了证明后金军的强大,皇太极当场点名萨哈廉和豪格,让他们带领前锋出击,去消灭那三千明军。
而且只给了萨哈廉和豪格六百骑兵。
六百打三千,皇太极是傻吗?
并不是。
可以说他高傲,也可以说他瞧不起京营战力,反正他就是要以这种方式向蒙古证明,以少打多,后金军天下无敌,明军皆蝼蚁也。
正如他最爱看的三国演义里的一句话: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但当然,人数虽少,这支前锋却不简单。
萨哈廉向来以精明著称,豪格向来以勇猛著称,而配给他们的六百骑兵,是巴牙喇。
看看这阵容吧,后金军中最最精明的贝勒、配上最最勇猛的贝勒、再搭配上后金军中最最精锐的巴牙喇骑兵,谁敢说这支军队不无敌呢?
区区三千明军,豪格根本就看不上眼。
甚至别说对面只有三千明军,就算对面的兵力翻倍是六千明军,豪格也敢带着这六百巴牙喇冲上去并有信心打赢。
所以接到任务后,豪格就准备这么干。
却被萨哈廉阻止。
萨哈廉居然告诉豪格,说这次去打这三千明军,不能硬干。
豪格很郁闷,作为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