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婉柔散学比较早,回村的牛车要到戌时出发。因此是走路回去的,许婉柔所在的卢阳县偏北方,回到家大概戌时,天还没彻底黑下来。
“阿柔,累不累,快进来洗手吃饭了。”许婉柔刚进门,爹爹就立马从厨房出来,看都不看身边的母亲。
“爹爹,我不累,今天我还交了一个朋友,这是她送我的糕点,给爹爹和哥哥们吃。明天早上爹爹烙饼的时候我也给她带吃的。”许婉柔打开书箱,将糕点放在旁边二哥的手上。
“好,明天爹爹一定给你多带点。”“大哥呢,现在天都暗下来了,不会还在屋子里绣帕子吧,这会儿再绣对眼睛不好。”许婉柔看见二哥和三哥在帮爹爹做饭,没看见大哥。
“你现在要在县城读书,所以今天下午爹爹和你大哥给你做了一身新衣服,现在还剩几针就缝好了,所以打算今天缝好,就没出来。”
说话间大哥就从房间里出来了,一家人齐了,就开饭了。今天晚上有四个菜,一个是麻婆豆腐,一个是炒青菜,一个是冬天里晒得腊肉炒白菜,一个是小鸡炖蘑菇。
一家人吃完饭就在客厅里聊天,许婉柔则拿着毛笔,在一旁练字,不过家里面也就比普通村民家有钱,科举是个长期的需要耗费大量金钱的事,所以在练字的时候就用水代替墨。夫子布置的作业在私塾就完成了。
现在不过是在熟悉这个时期的文字,现在才刚刚开始学,字大小一致,无错别字就行。等升班之后,再去找夫子询问科举考试用的字体。
第二天一早,母亲把许婉柔送到牛车上,就去忙地里面的活了。到了私塾,王初雪还没来,里面就认识魏明芸,于是自来熟的打个招呼,就到座位上把书打开,开始复习昨天的功课。
今天上午又新学习了八句,然后讲解这八句内容的释文,柳夫子是一个很博学的人,在给我们讲释文的时候,旁征博引与之相关联的史实,像听故事一样学习。很快就到了散学时间,许婉柔特地把从空间拿出来的炸鸡给王初雪。
“小雪,这是我家里面炸的鸡肉,特别好吃,我特地给你带的。谢谢你昨天送我的糕点。”
“不用了,你自己中午吃吧,我回家也可以吃。”王初雪摆摆手,不愿意接受,毕竟给朋友糕点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小雪,我还有呢,我中午也会吃这个,而且我们是朋友不是吗,朋友之间就是要有来有往啊。”看到许婉柔从书箱里又拿出一个纸袋,王初雪才接过来。
就这样两个人越走越近,许婉柔了解到王初雪母亲是一个商人,她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因此家里面的人对她要求比较低,不过她本身虽然喜欢偷懒,但性格很开朗。在认识许婉柔后,也被带着好好学习。
而魏明芸和许婉柔也逐渐熟悉起来,因为中午散学后,私塾里基本上就剩她们两个,时间一长交集就会变多。许婉柔又把魏明芸介绍给王初雪,自此三人学习小团体形成。
私塾规定每月末休息两天。学习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许婉柔刚来私塾的时候才八月中旬,现在距离过年只剩十天了,私塾也要放假了,来年等正月十六开始进学。在这几个月里,夫子已经将《三字经》讲完了,《千字文》也讲了一部分。
于是私塾放假的时候,夫子要求将所讲的内容抄写两遍,每天练一张大字,等过完年回来会检查背诵。
放假回家第二天,许婉柔就在家里人吃完饭围在一起烤火时,将她从空间里抄下来做豆腐、豆浆、豆腐脑的方法,卤煮配方,以及北边冬季火炕的做法拿了出来。
“阿柔,这是哪里来的,这上面的内容除了你还有谁知道。”母亲看到许婉柔递过来的几张纸,严肃的问道。
“母亲,别担心,这是我和初雪去县城最大的那个瀚海书肆买纸的时候,看见她们在处理陈旧的杂货书,在角落里堆成一堆,我就是在那堆书底下的一本杂记里面看到的。我看一遍记住后,就在散学回来后默写下来的。”许婉柔睁着眼瞎说。
“而且我不确定里面的方法是否正确,所以留在现在家里面人都在的情况下,一起动手试一下。”
“妻主,这纸上面写的什么。 ”爹爹等自己和母亲说完问道。
“这个是做豆腐、豆浆、豆腐脑的方法,下面一张是一份卤煮配方,最后这幅带图的一种火炕的做法。”
“就是可以做出街上买的那种吗?”大哥在旁边好奇的问道。
“应该可以。爹爹,我们家今年的大豆还有吧,我们今天先试一试做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