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含一切广义狭义,如颜色、形状、文采等。
[2]玄黄:指天地。玄:黑赤色,天的颜色。黄:地的颜色。
[3]方圆:古代曾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代指天地。
[4]璧:圆形的玉。
[5]垂:显示、表现。丽:附着,指日月附着在天上。
[6]吐曜(yào):发出光彩。指天文景象。
[1]傍:普遍。万品:万物。
[2]藻绘:美丽的外貌。
[3]炳蔚:指光彩动人的形式。炳:光亮。
[4]逾:超过。
[5]贲(bì):装饰。华:花。
[6]球:玉磬。锽:象声词,指钟声。
[1]元:始。
[2]肇:开始。太极:《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用以指天地混沌的时候。
[3]幽:深。赞:说明,陈说。神明:指精微神妙的事物。
[4]庖牺:即伏羲,也写作伏牺,传说中的三皇之一。《易经·系辞下》中说庖牺氏“始庖八卦”。
5]韫(yùn):制定。
[6]尸:做主,主宰
1]鸟迹代绳:相传太古时候,大家结绳记事。后来仓颉看见鸟兽足迹,得到启发,因而创造文字。
[2]炳:明显。这里指文字的作用日益显著。
[3]皞(hào):指太皞伏羲氏。
[4]《三坟》:传为记载伏羲、神农、黄帝三皇事迹的书。
[5]木铎:古代施政教时用的器具,这里借指孔子所施的教化。铎:大铃。
[1]暨(jì):及。
[2]素王:孔子。古代称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3]蓍(shī):锯齿草,古代用其茎占卜。
[4]极:追究到底。
[1]赞:助,说明,指文章结尾的评论性文字。《文心雕龙》各篇最后都有几句“赞”,用以总括说明全篇大意。
[2]微:精妙。
[3]光采:指自然之道的光彩。元圣:指阐明自然之道的古代圣贤,主要是孔子。
[1]陶铸:比喻培养造就。陶:制造瓦器。铸:熔炼金属。
[2]方册:指书籍。方:木板。
[3]折俎(zǔ):古代祭祀、宴会时,把煮熟的牛羊等切开放在俎上。俎:盛肉的器具。
]鉴:察看。周:普遍。日月:借指整个自然界。
[2]极:尽。机神:微妙精深。
[3]规矩:法则,规则。规:画圆形用的器具。矩:画方形用的器具。
[4]符契:完全符合。符:古代符节等信物,以两者相合为凭。
[5]夬(guài):分决。
[6]离:《易经》六十四卦之一。“离”表示像火光一样明亮。
[1]辨物:辨明一切事物。
[2]断辞:明确的词句。断:决断。备:具备,有充实的意思。
[3]义:宜,适当。[4]訾(zī):说别人坏话。1]妙:指精妙的道理。极:追究到底。生知:生而知之的人,即圣人。
[2]睿:智慧,明达。宰:主宰。引申为掌握。
[3]鉴:察看,指观察事物而形成的主张或意见。
[4]百龄:百岁,指一生。影徂(cú):形体消逝。徂: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