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兽医传染病学资料整理 > 第4章 猪的传染病 猪伪狂犬病(1)

第4章 猪的传染病 猪伪狂犬病(1)

在许多国家,根除计划正在进行或已经成功。在1988年进行的一项关于美国伪狂犬病流行的经济影响的研究中,主要的经济损失是由于新生猪死亡率(76.5%的净损失,估计每头库存母猪每周24美元)。乳猪死亡率紧随其后,占总净损失的12.6%;母猪扑杀和死亡占总净损失的9.4%。

?流行病学

地理分布

欧洲、东南亚、中美和北美

其他古巴、萨摩亚、卢旺达;

美国、一些欧洲国家、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已从家猪中根除。

?发病率和死亡率

猪的一种常见病,一个猪群发病率可高达100%,流产率20%,野猪通常没什么症状。

新生仔猪(高达100%)和哺乳猪(高达50%)死亡率最高,随年龄增长,死亡率降低。生长猪和育肥猪比例可低至1~2%,断奶猪为5~10%。

在其他物种的感染中可致命。

变异株的流行导致发病率持续上升:

2011年以前,由于疫苗普遍接种(很多猪场仔猪只做一针的情况下)临床典型病例已较少;

配合鉴别诊断技术,很多猪场实现了伪狂犬转阴或者净化;

自2011年底自北向南猪场陆续出现伪狂犬;

经过鉴定不同省份分离的毒株都是高度同源的变异株。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猪是天然宿主,唯一的潜在携带者(病毒天然贮藏库),多数哺乳动物可感染。

传播途径:

通过呼吸道或口鼻(鼻子和鼻子接触);

气溶胶,空气湿度至少55%时,在空气中传染性长达7小时,传播长达2公里,场间传播主要原因;

污染物,尸体,条件合适可以在水和器具上存活数天;交配,野猪传播的重要途径;

胎盘(垂直传播),仔猪受感染;

感染猪的三叉神经节中携带无活性病毒,在

运输、拥挤等应激条件下,病毒重新激活;

有报道称扁桃体中也可能潜伏病毒。

不采取根除措施,该病将无限期传播。

终末宿主,老鼠、兔子、犬、猫等野生动物,可在场间传播,但是这些动物一般感染后只能存活2-3天(牛、羊、狗等)。鸟类似乎在传播中没有发挥作用。

其他动物通常通过与感染猪的密切接触而感染。食肉动物或杂食动物在摄入受污染的生肉后被感染。大多数物种都是终末宿主,但羊和牛偶尔会排毒;

病毒有包膜,主要依靠干燥、阳光、高温

(≥37c[98.6°f])灭活。

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照射等敏感。一般常用消毒剂对其都有效。5%石碳酸经2min灭活,

0.5%~1%氢氧化钠使其灭活。对热的抵抗力较强,55~60c经30~60min才能灭活,100c经1min灭活。抵抗力: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37c10天,25c42天,15c63天,4c140天仍存活。

干净水泥地面→1~2小时;人皮肤→4小时;塑料或钢地板→3天;粪或→2天;ph4~12→稳定;

?传播特点

感染特点:

可终生感染、带毒,个体或场内不易清除;

潜伏感染,病毒基因组潜伏于神经元细胞中;

周期性复发,潜伏病毒可被激活,引起发病;

引起机体免疫抑制。

伪狂犬病毒感染剂量低;

猪感染后排毒量大;

进入猪场途径多,猪场内传播快;

公猪传播途径容易被忽视。

大多数猪场都存在伪狂犬发病的风险,中小规模猪场的风险尤为突出。

潜伏感染猪和隐性感染猪成为污染源。

被感染猪不表现临床症状,病毒粒子本身检测不到,但感染猪终生带毒。随时都有可能被机体内外和环境变化的应激因素刺激而引起疾病爆发。

病毒的遗传子潜伏在神经细胞内(特别是三叉神经节),动物抵抗力强或抗体水平较高时,病毒感染一般不产生危害;

当免疫低下或抗体下降时,遗传子再活性化引起感染发病和排毒。被感染猪表现亚临床症状,这种带毒猪可持续一年以上排毒。

?临床症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