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蝶恋花之逃离路 > 第17章 京城布防

第17章 京城布防

17,京城布防

镇国公府分老国公府和新国公府。也是内城国公府,外城国公别院。

老国公府是当年先皇赏赐下的镇国公府,先皇御赐牌匾为镇国公府。紧挨着皇城的朱雀门旁,在内城,杨家一直由嫡长子继承镇国公,住在老镇国公府,现在是己故长子杨忠国的妻子容如颜带着一女一子住在那里。长女杨至玲十四岁了,遗腹子杨至孝九岁已被封镇国公。

当年先皇赐下来的老国公府府邸离皇城特别的近,在内城,紧挨着皇城南门口,在朱雀大街。

白玉蝶和母亲住在外公家的新国公府并不是在老国公府旁边,而在外城,挨着内城正南的正阳门城门口,紧接着冠军侯侯府南面的一个院子。

是当年老国公夫人宋老太太在时,在老国公府的东南面,出了正阳门,挨着护城河,给子女买下的几个院子。

京城从北至南依次分为宫城(内宫),皇城(外宫)、内城、外城四部分,宫城内外都呈吕字,整个京城又呈回字型,将皇城保护在正中。

皇城,顾名思义,只有皇帝及其家族才能入住。

皇城南起长安街,北到地安门大街,东至东皇城根南街,西达西皇城根南街,缺其西南角。

宫城在皇城内的正北方,是皇帝后院,东六宫,西六宫,太子东宫在宫城东面,还有皇子所,尚书房,等,西面有掖庭司,在后宫的司珍,司制,司膳,司设等,掌管后宫妃嫔的首饰,衣服,膳食,寝宫陈设。西北宫殿是冷宫和宫女太监所住,从北门玄武门,走出皇宫地安门,出宫,西北有护国寺,东北是水月庵。从南门承天门出宫就来了皇城的外宫。

皇城正中是外宫,外宫与内宫相连,从北至南分别是,地安门,内宫北门玄武门,内宫,内宫南门承天门,御花园,皇帝休息的乾天宫,御书房,最南边的宫殿是皇帝接见朝臣的宣政大殿,大殿外是一个大广场。

皇城东面分布为皇子府,各王府。

皇城西面有太仆寺,太医院,内务府。

经过皇城大广场,就皇城南门朱雀门。

皇城的朱雀城门四周都是是各衙门,首先可以看见一排衙门从东到西,东为太庙,西为大社。中间分别是太常寺,鸿胪寺。

再往南走,可以看到东面依次是宗人府,兵部,翰林院,国子监,南边是礼部,吏部,户部,工部。

西面依次是銮仪卫,钦天监,都察院,南边是刑部,大理寺,教坊司。

出了朱雀门就是内城,一条朱雀大街直通外城,内城除了京兆府,就是皇帝近臣,重臣,公,侯,伯这一些赐第的大臣居住地。内城环抱着皇城。

内城共设九门,正南为正阳门(即前门),左崇文门,右宣武门;东之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之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之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外城连接内城呈吕字,外城的范围在东便门、广渠门、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和西便门之内形成的长方形区域。外城是其他官员和大臣们居住的地方。

出了外城,四周环绕的民居才是平民百姓的居住的地方。

整个京城的布防就是如此。

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南贱北贫',

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守仓库的人监守自盗才富有。而西边多是官员府邸才贵重。

又云:'东风西雨',盖逢东庙市日多风,逢西庙市日多雨。而今则皆不尽然,盖富贵人多喜居东城,而风雨亦不复应期矣。

"东富西贵"的说法出于前朝时期,其产生的原因,与大运河有关。前朝炀帝当年修大运河时,一乃钻灶颈定没有想到居然会给后来的京城留下这样一个固定的格局。自从大运河建成后,它在北方的终点,就是京城东部的通州区,过去叫通县。后人又修了一条通惠河,从颐和园经西直门连到积水潭,再一直连接到通县的大运河终点。沿着大运河由南方北运的物质,一直可以经船运到达积水潭,也就是京城的后海地区。最繁华的地区是钟鼓楼到德胜门之间的一个区域,一条斜街,当初就是沿着水岸修建的。从事经商的富商巨贾也大多集中在这个地区。

由于从外城到皇城路途较远,对于许多大臣来说非常不便,特别是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往往很难及时赶到。因此,从先皇起,就陆续通过赐第的方式使得一些功勋之臣搬入内城居住。

老国公府在内城,离皇城最近的地方,冠军侯府和新国公府在外城,在内城城门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