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家庵堂
雨在滴滴的下着,远方的一个身穿素白衣服的小女孩被一个老嬷嬷扶着,打着伞,走向一处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庵堂。
穿过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庵堂影壁,来到庵堂正门,跨过石桥,是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不凡的正堂,摆放着祖宗牌位。一厅两厢独院,粉墙青瓦,花木散布,古色古香,小巧雅净。
一个丫环装扮的女孩子蹦蹦跳跳的跟在后面,一手掌着伞,一手拿着一筐竹篮,不停的在后面念念叨叨的说,"小姐,都一个月了,我们什么时候回去,难道就一直等在这里?老爷他会不会接我们?”
白衣小姐轻轻的笑了一下,说,"在这里也挺好的,清净,没有家里那样繁杂。正好让母亲养病。”
走到庵堂前,一个师太打扮的出来了,后面跟着三个十岁左右的小尼姑,师太双手合十,走了过来,恭身对小姐说,"白小姐,法事做完了,白夫人也能安心养病了,以后,你就呆在你的房间,为你母亲祈福,按照老爷的吩咐,你们要祈福三年后才能回去。”
小丫环不干了,冲在尼姑面前说,"为什么?凭什么?我们家老爷说的了,让小姐将夫人养好病,再选一个"替僧”,小姐守护一个月,我们家小姐和夫人就可以回去了,你让我家在这祈福?小姐要守三年,也是在家里守?怎么会在这里守?你假传老爷的意思。“
老嬷嬷也上前恭身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这里是白家的家庙,我们白家请你们过来,也是为白家祈福,我听说您是老夫人的"替僧”,烦请您再给我家小姐选好"替僧”守在佛前。”
师太一甩拂尘,单手作揖,恭身说道,"阿弥陀佛,出家人,可不敢打诳语。我们也是要严格选一个小姐的"替僧“,这不是个很容易的事,这一个月都是仔仔细细的选择了,还没有寻到,不如,再容老尼选一选。”
白衣小姐没有再说其他的话,而是沉默寡言的慢慢的走进了自己的东边的厢房,去看病重的母亲。
师太低头送走了白小姐,也带着自己的人去了庵堂,小丫鬟和老嬷嬷,也跟着小姐进了他们的厢房。
杨嬷嬷一进门就到白夫人杨念念的身边,告诉了她,刚才师太说的话,白夫人不悦,摇了摇手说,"你和小姐商量吧,我无所谓。"
小丫鬟进了门说,"杨嬷嬷,这个"替僧“到底是怎么个意思?为什么小姐不能是早早的找了替僧?还不能回去吗?”
老嬷嬷说,"替僧的人选并不是随便拉一个人过来就可以的,他是有严格要求的,首先,这个人的生辰八字一定要和小姐本人同月同日出生,并且还不能和小姐相克,
而且相貌一定要端庄,五官端正,毕竟是替小姐出家的人,相貌肯定不能歪瓜裂枣的,
然后,要有一定的学佛学修养,要有与佛缘,了解佛事。
选好了替僧,他就可以为小姐,为家里一些节日或者是婚丧嫁娶之类的事,诵经祈福。"
小丫鬟撇了撇嘴,说,"老爷也是的,为什么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这不是让小姐待在这里,夫人总不能也是待在这里吗?”
白小姐冷笑了一声,对老嬷嬷说,"杨嬷嬷,你让师太将那三个小尼姑的生辰八字交于我来。”
看见杨嬷嬷,准备出门,白小姐又说,"算了,还是我跟你一起去吧!冬儿跟着!”
师太刚回到房间,不知道白小姐和杨嬷嬷他们又回头,再会冲进来,放在桌子上的信件和写了生辰八字的黄纸还没有来得及收回。
当师太听到门口嘈杂之声时,就看到白小姐冲了进来,老嬷嬷和小丫鬟在外面拦住了三个小尼姑。
师太见白小姐冲了进来,慌张的就要收桌子上的信和写了八字的黄纸,不料,就被白小姐上前,猛的一把的拉住,甩到一边,白小姐拿着那几页纸看了看,冷漠的笑道,"你就是这样办事的?这就是你说的,出家人不打诳语?哼!”
师太心虚了,低头。不敢直视白小姐的如刀的目光,明明只是十岁的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有那样锋利的冷漠的冰冷的目光?像要插入她的心膛一样,让她喘不过气来。
沉默了一会,师太无语。见门口的三个小尼姑已经被杨嬷嬷和小丫鬟打翻在地,制服,困了起来。
白家小姐抽出腰间的软剑,直接逼向师太的脖子,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冷漠的看着她。
师太才叹了一囗气,默默的说,"你也看见信了,这是白家老夫人交代的,我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