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出游
詹乐乐听着曲儿,突然想出去逛逛,逛蓝靛厂,逛逛火器营,逛逛清水河。
京城这块地界上,历史悠久,从最早的燕,蓟,算起,差不多3000年了。这里的一个镇,一个村,一条街,一条胡同,甚至是,一口井,一块砖石,都有他们的故事。
有的,已经被史学家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放出金子般魅人的光彩。
有的,宛如散落在泥土中的珍珠,待我们这些后人,在先人遗失的沙砾中,细心的捡拾,并把它串联起来。
有的,甚至深深的埋在了厚重的历史土层之下,有待我们发现,开掘。
,,,,
来到了蓝靛厂,走在路上,慢慢的欣赏,感受一下,晚夏,午时的阳光。
这里,有皇家的行宫,
这里,有供皇家游玩的颐和园的河道,码头,
这里,还有当年守护的军火厂,印染厂,
这里,更沉睡着,古老的庙宇和祠堂,
这里,还有老街,老桥,老人,老去的记忆,,
,,,,
蓝靛厂在京城西区,从昆明湖到玉渊潭,就是火器营的昆玉河,也是戏文中的清水河。
蓝靛厂,地名的由来,与印染有关系,蓝靛是一个合成的染料,而蓝靛厂从前就是清王朝印染兵服的印染厂,加工厂。
明代,内宫设“内织染局”,永乐年间,设蓝靛厂。
这里地洼水清,宫里派力役,在此种植大片的蓼蓝,山蓝和松蓝草,草出后,将叶子铺在板上,渍之以水,使其起酵发热,待之干燥,上下搅和,又渍水发酵,如此多次,至酵,全息,则成暗青,黑色,谓之蓝靛。
清代,这里不再种蓝草和造办染草,满八旗驻军,为京城外的火器营。
火器营在蓝靛厂正北,1700余间营房,规划严整,营中五条横街,将各旗营区相隔开,每营章京下设五个掰子,各负一档,分别负责政务,经济,户档,钱粮,营务。
四旗辖区,为xhq,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每个路口,钉上了铁牌,白底红字,指示人们分辨四旗方位,四旗之间路路相通,相隔不远,但面积很大,家家有院,户户不相通,这里的住户,满族居多,旗人也有,不吃猪肉的人家更是不少。
街道,部分老营房屋,尚存,是研究清代满洲八旗历史重要的实物资料。
军营入驻,吸引了小商小贩,最后是,营房林立,铺面毗连,《天咫偶闻》所描写,“蓝靛厂,火器营驻此,街衢富庶,不下一大县。”老字号如“德源成“,“德源兴”的酱菜,“月盛斋“糕点,“永利斋“满汉饽饽铺,“仁昌“绒线铺,“德丰聚“木工房,西门当铺。
,,,,
蓝靛厂东为六十年代建的京密引水渠,是把密云水库的水引进京城,为饮用水的人工渠,他自密云水库,入怀柔水库,下游颐和园的昆明湖,在永定河引水渠相汇,构成京城输水系统。
蓝靛厂大街是东西走向,街东是流淌着长春河,一条不算太宽太长的人工河,源于颐和园,途经蓝靛厂,流过长春桥后,转向东南,顺着万寿寺,紫竹院公园,动物园,京城展览馆后,流向高粱河,,,
长春河,河水碧玉清澈,不亚于昆玉河,河里的鱼,虾,螺蛳,很多,小孩子在长春河里学游泳,在河里摸鱼捉虾,还在河岸的柳树下粘蜻蜓和蝉。欢声笑语,逗得两个宝仔也跑去玩。
长春桥是一座石桥,桥东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这里金灿灿的一片,这就是,有名的“京西稻米”。
长春桥,桥下最早是个码头,是专门为皇家修建的,因为蓝靛厂街中有座“西鼎庙“,庙后建有行宫,
每一次,皇家下了龙船,登岸坐桥,来到庙中,先烧香拜佛,然后,去行宫净手,喝茶,吃点心,说不定还要眯上一回。
京城有东西南北“四鼎庙”,其中“西鼎庙”就建在蓝靛厂大街,建筑宏伟,院落众多,庙前铺着浅黄的长方形大石板。
庙门是三个圆形门洞,门洞上下镶着青石块,门上雕有式样繁多的花卉,门洞左右站的“哼哈二将”,横眉竖目,十分渗人。
庙门后是大殿,两边是配殿,和东西厢房。
庙宇后面是一所小院,院后便是皇家的行宫,翠霞宫,有四座宫殿组成,前后殿有廊坊相接,最后,是一座二层殿,红墙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