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半月过去。
学堂建设终于收工。
学堂的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人影绰绰。
前方站着的是下江里的官员们和年龄大的老者,身后是众多乡民。
男女老少聚在一起,正和身边的人,低声细语,形成一个又一个小团体。
见乡民们基本都来了,杜哲走上台前,清了清嗓子。
“各位父老乡亲,诸位同工,大家下午好!”
此处,并没有掌声。
见冷场,杜哲也没有说什么。
“在秦王的英明领导下,在大秦士卒的舍身守护下,在里典与父老的坚强带领下,在各位父老乡亲艰苦奋斗下。
历时一月,我们下江里的第一座学堂建成了!
今天,相邀大家聚在此地,浪费大家半天时间,就是为了庆祝学堂落成。
下面,有里典大人赵政为庆典致辞。”
下方的顾、正等人听到杜哲的发言、讲话方式,顿感新奇,心中琢磨是不是自己也学学?
可是……
乡民们,则是不关心杜哲说了什么。
因为与他们利益无关,若不是现在做的事,确实是好事,有饭有钱,谁也不想干。
唯一令众人感兴趣的,是讲话的新奇设备。
那是一个大喇叭和一个小喇叭,两者用铜线相连,握住小的说话,大的进行扩音。
所以,才出现没有想象中的鼓掌欢迎,只有杜哲一人在台上鼓掌的场景。
略显尴尬。
嬴政走到台前,握住小喇叭。
“各位父老乡亲,我很荣幸能够在学堂落成的庆典上发言。
一个月以来,我走访了所有的乡亲们的家,想必大家都认识我这张脸。
大家有的人喊我里典大人,这不好,我得提出批评。
我只是个后生,小弟弟妹妹们叫我哥哥就行,至于叔叔伯伯、爷爷奶奶,唤我小政才好。
听着亲切,哈哈!”
嬴政的话,引得下方的乡民们大笑。
确实,一个多月的走访下来,他们每家每户每人,几乎都认得到嬴政。
对于嬴政,一个做实事、好事的少年里典,此刻,他们倍感亲切。
待台下众人情绪落下后,嬴政接着说。
“一个多月以来,为了解决大家冬粮短缺、缺少衣物的现实困境。
作为下江里典,我私自决定,将乡亲缴纳的赋税截留,用作大家做工的钱粮。
至于亭里,乡里,甚至县里追问下来,我们将在明天开春,将今年的赋税补交上去。
而这出资,我在此保证,不要大家出一丝一毫。
而今我们的所做所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我和大家同吃同住,一起新修学堂,让孩子们有书念。
如今,学堂落地,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也离不开伟大的秦国保护我们。
接下来,我们还将修建从学堂到每家每户的道路,方便大家出行。
而这,更需要大家共同出力。
希望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依旧冷场,或者说乡民们虽然心情激荡,但却不知该如何表达。
嬴政只得把自己的发言继续说完。
至于提前彩排?
算了,这个时候的官与民,或者说从古至今的官与民,两者之间一直存在不信任的鸿沟。
或许,共同奋斗的时候存在过,待共同利益不在了,就变为两者博弈了。
既然如此,何必假惺惺地做这些面子工程。
“修好路,会有商人来到下江。
商人,会带来外面东西,大家可以从他们那里换取得到食盐、布匹、锄具等等。
此外,我们还将改造大家的房屋,改良大家的田地。
让乡亲们种粮吃饱有盈余,织布穿暖能增收,养殖牲畜吃肉还卖钱。
总之,将来,我们还有许多事要做,下江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嬴政顿了顿。
“好了,闲话少说。
现在,我宣布,下江里第一所学堂于今天成立了,它的名字叫做巴山第一学堂。”
乡民们一齐欢呼,脸上的喜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