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1
炮兵团本次参加集训的人员,后来多数成了团营的领导。
镜头2丁朝阳回到连队后,由于军事素质的显著提升,使汽车连军事验收达标,为后来提干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镜头3为了表彰机智的卫生员,师里给他记了三等功,回到原单位,和其他参训人员一样,很快成了干部苗子。
镜头4丁朝阳从一名站立坐姿都很随意的普通战士,到素质优良的军事骨干,给连队的军事科目训练增加了一位教员。
镜头5他回到连队后,连里没有让他去班排,而是安排他到连部,当通讯员,连部卫生员和文书的工作,他也没少做。
镜头6丁朝阳认为,勤奋努力是有回报的,在连里他不懈的努力工作着。
镜头7睡觉前,丁朝阳延续上学时写日记的习惯,趴在连部的桌子上写着日记,半年写了十多本,同学赠送的笔记本用完一半了。
镜头8他熟练的为连队写着板报,大小墙报、板报都是丁朝阳的笔迹。
镜头9食堂门口两边,有两块水泥抹的小黑板,丁朝阳正在用彩色粉笔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向硬骨头六连学习”的领袖语录。
镜头10这时,在丁朝阳身后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四个兜的军官,默默地欣赏着他的粉笔技法。
镜头11他是政治处的陈主任,蹲点来到汽车连,站在丁朝阳身后:“不错,不错。”
镜头12丁朝阳习惯了别人观赏自己写墙报,对大家的赞赏早就习以为常,并没理会陈主任的赞叹。
镜头13丁朝阳回头看见有个干部,正眯缝着眼睛,打量着他写墙报。他不认识陈主任,可之后的成长变化,陈主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镜头14在连部,丁朝阳是个万能手,什么事儿都做,虽然任命是通讯员,有时候卫生员、文书的工作也抢着做。
镜头15给连干部洗衣服,是通讯员的工作之一,有人认为没面子,太贱,丁朝阳在日记里这样写到:“连队是个大家庭,连里干部是兄长,为他们洗衣服,做些能做的事儿,为他们节省出更多时间,为连里做更多的工作,就等于自己为连里做工作了。”
镜头16他的日记让指导员看见了,觉得很有典型意义,值得全连推广。
镜头17指导员在全连大会上,朗读了丁朝阳的日记,对他能为连队着想、勤奋努力工作、关心同志提出了表扬,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融洽战友们的关系。
镜头18就这样,丁朝阳在连里逐步积攒了人气,大小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镜头19全团会操,事先没有安排丁朝阳上场,可是汽车分队的班长们队列基础实在是太差,没有一个老兵班长有自信的出来带队走一遭。
镜头20丁朝阳本没打算出去,可在这时候救场如救火,连队老兵们异口同声:“丁朝阳,块,带队出去。”
镜头21此时没有人怀疑他的能力,临时把丁朝阳推了出去。
镜头22这时候退缩,就等于给自己脸上抹黑,就等于给信任他的老兵一闷棍,就等于拿连队的荣誉不当回事儿。他在战友们的退拥下,迅速提振精神。
镜头23他集训队学过的功力派上用场了,只见丁朝阳整了整衣服,轧上军用皮带,带着临时组成的一个班战士,高喊口令,代领队列跑到团会操操场中央,按着汇报程序,一一做完规定的内容。
镜头24丁朝阳口号响亮,战友们各个气势高昂,整齐的完成着每一个动作。
镜头25从头到尾没有拖泥带水,从上到下无不夸赞,本连的战友们更对丁朝阳另眼相看。
镜头26团里的领导们在一起,对丁朝阳的表现一致点头赞许,从此,团里的比赛活动有了丁朝阳的名字。
镜头27丁朝阳参加团政治处组织的板报比赛,他多年的绘画功底也派上了用场,轻松拿到了全团第一名。
镜头28汽车连有了丁朝阳这样多才多艺的战士,团里有任何活动都不愁再落后了。
镜头29丁朝阳的表现,让一个人注意到了,就是政治处主任陈富强,陈主任看到了丁朝阳的未来。
镜头30他没料到的是,陈主任已经把他列入政治处电影组一员了,当成电影组组长的接班人选了。
镜头31不出一个月,丁朝阳离开了待了一年半的汽车连,被安排到团政治处电影组,由汽车兵变成了放映员。
插曲字幕(吉他提琴伴奏男声)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