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再次扩产
再说朱世禄领导的龙台农机厂改名为龙台电子电器厂后,按照中央的相关政策,职工的身份全部都要转为为合同制。这样一来,原来厂里的老职工在思想上就想不通了,认为自己一直就是厂里的正式职工,现在却要让自己成为厂里的合同工,思想上无论如何想不开。再加上由于龙台电子电器厂的业务转型太快,从厂领导班子到企业员工,大家都还不适应这种业务范围的全面转型。虽然前期有了生产电子电器产品的基础,但全厂的所有产品都全部转行,也使厂里的职工特别是厂里的老职工的思想情绪更不大。就是一些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因为没有了龙台农机厂这个牌子,也相约到厂里来找朱世禄,要求朱世禄要给他们一个说法。虽然从内心来讲,没有了龙台农机厂的牌子,心里最难受的应该是朱世禄本人,毕竟这个厂的底子是朱世禄的祖辈留下来的,现在龙台农机厂的牌子没有了,等于是他家祖辈的基础也没有了。但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朱世禄可以说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当初,当朱根福听说朱世禄要把龙台农机厂的名称改为“龙台电子电器厂”时,心里也非常难受,他知道自己改变不了朱世禄的决定,但却不叠声地说朱世禄“忘本”,弄得朱世禄心里更是难受。因特,老职工到厂里来要朱世禄给个说法时,朱世禄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到了之所以要将龙台农机厂改名的原因时,老职工们谁也没有更多的话说了。确实,和朱世禄自己的内心感受比想来,谁的感受都不可能有朱世禄的内心感受深刻。尽管这样,部分厂职工的思想情绪还是对厂里的产生了一些影响,加上厂里职工对新上的生产线不熟悉,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时不时出现问题。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是朱世禄最难过的一段日子。不仅是厂里的情况不怎么如愿,妻子王雪娇在前一段时间的企业改制中也下岗了。本来龙台饮食店早已经承包了出去,但单位还是存在,并且也还名正言顺地是国营企业,虽然已经是给承包老板个人干了,但感觉上自己还是国营企业的职工。企业改制后,按照国家政策,对于老职工都采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把职工从单位上分离出来了。而从单位上分离出来的职工,如果购买企业的老板愿意聘请的,可以和老板签订就业合同,继续在饭店里干。如果老板不愿意聘请或者是职工本人不愿意在饭店继续干的,就把关系转到劳动社保局,在社保局领取退休金。由于王雪娇的年龄已经四十五岁了,符合内退的条件,也就提前内退了。儿子朱子善考上大学后,已经是省城一所大学的大二学生了。这样一来,王雪娇在家里就完全成了家庭主妇。长期在单位上上班,突然一下子不上班了,心理上也出现了突然失衡,使得王雪娇的性格也变得暴燥起来,动不动就发火。而朱世禄也因为厂里的事情不太顺,情绪上也不稳定,因此,两个人经常为了芝麻大的一点事就吵得不可开交。农村里有句俗话说“两口子吵架不过夜”,虽然王雪娇经常与朱世禄在家里吵架,但两个人之间毕竟没有根本性矛盾,吵过之后也就算了。只不过因此把两个人的心情都弄不得愉快。王雪娇与朱世禄吵架后,有时就会回到她娘家去,时间一长,王雪娇的父母也知道他们两人之间存在的问题,便劝王雪娇,要她把心态摆正,不要因为自己下岗就把情绪发泄到朱世禄身上,王雪娇的妈说:“你们一天到晚老是吵,有什么用?你也不能怪人家朱世禄,他也不想你下岗,这是国家政策规定的,你下了岗他也没有办法。再说,他是一个有一两百人职工的厂长,他心里也有烦心事,你要理解,已经在一起过了将近二十年了,两个人之间还有啥不清楚的?都是你们自己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你,作为一个女人,要理解男人在外面的难处,下了岗就安心在家里把朱世禄照顾好,把自己的身体养好。”
确实,两口子之间吵架,有很多时候都是无意的。但如果大家不相互理解,最后可能就会劳燕分飞,各自东西。在王雪娇的妈劝了几次后,王雪娇想想也确实是,她也相信朱世禄决不会想让她下岗,但上面的政策下面不执行肯定不行。要说怪,只能怪自己工作的单位不好。这样一想,心里也就慢慢地想通了,两个人之间的争吵也慢慢地少了。
朱世禄厂里的职工在生产上的不适应,经过厂里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和培训操练,再加上全国企业改制工作的大力推进,职工们也认识到这是全国企业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并不是龙台电子电器厂自己的新花样,虽然大家在思想上还是有些想不通,但对于厂里的生产进行消极怠工的情况在慢慢好转。职工们也认识到了消极怠工对企业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