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不能说的鬼故事 > 第六十七章 龙生九子

第六十七章 龙生九子

张一诺又看了看图片,一字一句的说:“泐睢【读音同乐虽】在此,诸鬼听令。九子之所,此地不祥。如不退避,魂飞当场。”

冯鹏和李天正听完这段话,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不解。冯鹏又继续问张一诺:“好像是让鬼怪都不要靠近的意思吧?可是九子是谁?”

张一诺用两只手托着下巴,趴在桌子上沉思了好一会,才继续说:“有句俗话叫‘龙生九子’,你们听说过吗?”

“听说过,但是只是听说过。”李天正对于不懂的学问,还是很直来直去的,反正自己就是半个文盲,倒也不怕别人笑话,特别是当着张一诺和冯鹏这两位高材生的面。

“这句话是明朝万历年间一名进士徐应秋说的,语出自《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原文是: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张一诺说完,看看冯鹏和李天正一副白痴的样子,不禁笑了笑,继续给俩人通俗的讲解:“‘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这是一句俗话,很多小说或者戏文里都有提到,真正的出处在哪里呢?就是徐应秋写的《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但是他只说了龙生九子,可没说九子都指的是谁。明孝宗皇帝也弄不清,就去问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李东阳才告诉他九子都是指的谁。嘿嘿,你们知道为什么明孝宗皇帝会问这件事情吗?”

李天正和冯鹏都干脆的摇着头,就连赤狐也觉得这件事情有点意思,抬起小奶袋听着张一诺讲课。

说起来也是个故事,相传朱元璋兴兵起势的时候根本打不过陈友谅,但是他是真命天子呀,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当时四海龙王不愿意再出来打仗,就耍了个滑,派自己的九个儿子来帮刘伯温,想着朱元璋得天下以后,自己的九个儿子也算功德一件,借此机会可以得到飞升。

所以这九子跟着刘伯温帮着朱元璋攻城拔寨、安抚百姓,也真的做出一番功德。可问题就出在刘伯温得天下以后。

所谓狡兔死,良狗烹。朱元璋得了天下成为大明朝第一任皇帝,开始琢磨着怎么去除自己身边不安定的因素,李善长、冯用、李文忠、蓝玉、付友德等一批大臣都被朱元璋找借口杀了。等想杀刘伯温的时候,朱元璋犯愁了。

这个刘伯温怎么说也是天神下凡,那可不能说杀就杀。而且九子都是龙王的儿子,又不会反他的江山,他就想着只杀刘伯温,继续留着九子。可九子只怕刘伯温手里的斩仙剑,朱元璋因为这块心病犹豫了好几年,都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

当时朝里有个中书省丞相叫胡惟庸,虽然才华出众,人品有些欠佳。他看自家皇上整日茶饭不思,心事重重的,就问朱元璋。朱元璋也没隐瞒,就把刘伯温和九子的事都告诉了胡惟庸。

胡惟庸听后反而嘿嘿一笑,对朱元璋说了一计。

之后,在一次刘伯温伤风感冒的时候,胡惟庸假借关心朝中重臣,请太医给刘伯温看病抓药,他可就在药里动了手脚,放了些慢性的毒药。

刘伯温那也是学通古今,晓阴阳、懂八卦的高人,三服药不见好,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道道,要说胡惟庸想要自己死,借他个胆子也不敢。当下也就明白,是朱元璋犯了猜忌之心,想借胡惟庸的手,置自己于死地。

刘伯温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物,第二天就上朝请辞,说自己年事已高,又身染重病,希望能告老还乡。

朱元璋看刘伯温如此懂事,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准奏。

胡惟庸又借着修筑紫禁城需要镇物为由,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

回到自己府上,刘伯温越想事情越不对,偷偷的给自己卜了一卦,这个卦象让他大吃一惊,连夜就收拾了一车金银细软、一车珍贵的书籍,说是荣归故里,其实就是连夜逃跑了。

等第二天九子去找他的时候,早已经是人去楼空。

等到了自己老家,刘伯温闭门十日,在第十一日头上,将自己两个儿子,刘琏、刘璟叫到身边,对着俩人说:“我大限将至,这里有一本书和一篇密奏。等皇上派人来找我的时候,你们去见皇上,把密奏给他看,然后皇上交代你们做的事,这本书里都写好了。你们一定要按照我写的这本书来办,关乎明朝气运和我刘家的前途,不可儿戏。”

当天夜里,刘伯温就离世了。

话说朱元璋送走了刘伯温,就命令胡惟庸拿着斩仙剑去号令九子。怎么说那九子也是神兽,虽然惧怕斩仙剑,那也是给刘伯温面子。现在刘伯温不在了,一个干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