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好,你先下去整顿兵马,完事即刻启程。
诺,卑职告退。
等潘忠下去后,就见帐中站出一员小将,年纪不大,约莫20左右,只见此人长的眉清目秀,乍一看不懂的人还以为是一介书生,但在场的人谁都不敢小瞧此人,此人就是平安,连耿炳文都赞称为明代赵云,平安出列言道:将军,潘将军此去定会将叛军大败,卑职在此提前恭喜将军了。
哈哈,平将军既然说能赢那就肯定能赢,谁都知道平将军乃是我大明杰出的青年才俊,若本将军在年轻个几十岁,定会与你结为异性兄弟,哈哈。
多谢将军抬爱,不过卑职有一个建议还请将军容禀,哦,何事,说来听听。
回将军,此次潘将军定能战胜叛贼,但若要生擒朱棣,恐怕不易,朱棣此人狡猾之极,卑职建议在多派几路人马,在外围设伏,若朱棣不敌我军必会逃走,到时我们的伏军定会将其生擒,朱棣一旦生擒,北军就会缴械投降,此乃釜底抽薪之计,还请将军考虑一二。
嗯,你所说的本将军已经考虑过了,不过,北军也有五万之众,万一情报不准,敌军来袭击我大营,到时候大营兵马不足,以何为拒,本将行军打仗向来以稳行事,潘将军若能生擒朱棣固然是好,若不能生擒,首战大胜也好涨我军士气,如此岂不更加稳妥,其实李景隆考虑的并非是稳妥,而是怕将部队全部撒出去后,万一敌军来袭,自己不久危险了,当然,李景隆不会将实情告诉下面的人。
将军之智,卑职拜服,平安一看李景隆不想听从自己的建议,只好顺水推舟顺着李景隆说下去,怎么着也不能得罪自己的上司,这是平安一向的做事风格。
次日正午未到,就见潘忠率领部属而归,李景隆已经提前得到情报,潘忠携5万兵马袭击朱棣大营,朱棣只抵挡了半刻钟便落荒而逃,此战大捷,哈哈,潘将军真乃我辈之楷模,想那朱棣也是能征善战之辈,在潘将军的凌厉攻势下,简直不堪一击啊,我定会向圣上禀明潘将军的大功。
多谢将军夸赞,此乃是将军指挥有方,卑职不敢居功。
好,不骄不躁,确实是带兵的良将,潘将军先行下去歇息吧。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