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顺虽然才三十出头的年纪,但是因为其父亲京兆尹一职的关系。盖顺在弱冠之年便被举孝廉,算下来如今也已踏足官场十数年。这也让他察言观色的本领比之那些年过半百、位及三公的老头逊色不了多少。
看着赵云和郭嘉两人打了个招呼、便相对不语,盖顺转瞬便醒悟了过来。“两位自便,我去让下人为你们准备饭菜。”
“多谢了。”赵云对着转身而去的盖顺拱了拱手,却不知到底该如何称呼盖顺。毕竟算起来盖顺虽然是赵云的故人之子,但是盖顺却比赵云还要大上十余岁。
“进来说。”郭嘉一把将仍怔在屋外的赵云拉进房中。
赵云扫视房中,见窗门皆是紧闭,才走到桌前,将手中青锋剑放下道:“王大哥呢?”
“师傅与那王子师(王允)去皇宫里觐见皇帝了。”郭嘉将房门关上,走到桌前提起茶壶为赵云倒了一盏茶。
“董卓不在长安?”赵云接过郭嘉递来的茶杯,并没有急着喝下。
“对,董卓在郿坞。”郭嘉又拿起一个茶杯倒了一盏茶。
赵云端起茶杯,仰头一饮而尽,一脸疑惑的看着郭嘉:“郿坞?”。在马腾、韩遂等人还未作乱三辅之地时,西北便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情况。所以当年赵云跟着其师傅游历天下时,并没有过多的涉足西北。赵云对长安一带的情况并不熟悉,对郭嘉口中的郿坞当然也一无所知。
郭嘉抿了口杯中的茶,才悠悠道:“帝陵一战后,董卓率军退回长安。”
赵云点了点头,这事他是知道的,因为孙坚与董卓在帝陵的决战他与郭嘉都是参与其中的。也正是在那一次战役中,神算如郭嘉也被吕布给算计了一把。
郭嘉仿佛也想起了自己在那场中败给了吕布的事,面带自嘲道:“董卓退回长安没过多久,便着手在郿县筑坞,围墙高厚皆七丈,与长安城相埒,号曰“万岁坞”。董卓更是在坞中广聚珍宝,囤积了三十年储备的谷物粮草。并且放言:‘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赵云闻言面色一沉道:“看来帝陵一战,孙将军给董卓的打击不小啊!”
“孙将军……”郭嘉看着赵云欲言又止,还是叹气道,“孙将军在攻打荆州刘表时中了流矢,不治身亡。”
赵云不敢相信的抓着郭嘉双肩摇晃道:“怎么回事?不可能的,我在青州的时候还听说他在豫州与周昂交战的……”
“子龙。”郭嘉见赵云一副癫狂的样子,不由提高的几分声响喝道,“你想一下,消息从豫州传到青州需要多久?而你从青州到长安用了多久?”
赵云闻言一怔,即使快马加鞭,一日也不过五百里的距离。但是赵云仍不愿相信那个头戴赤色头巾,身先士卒的孤胆英雄死在了流矢之下。这便是天道不仁?不许英雄见白头?
见赵云冷静了下来,郭嘉叹道:“子龙,你还记得孙策吗?”
“孙策,孙将军的长子。”赵云双眼无神的点了点头。对于那个一拳拦腰打断巨树的英雄少年,赵云当然记得。
“他不久前才离开长安,孙将军的死讯就是他传来的。”见赵云一脸困惑,郭嘉继续解释道,“他是秘密潜入长安的,毕竟以他父亲和董卓的关系,他要是暴露了,可是绝对走不出长安城的。”
“他冒险进入长安城干嘛?”赵云仍是困惑不解。
“拿一样东西。”
“传国玉玺?”(忘了传国玉玺怎么在王越手里的读者,可以回见第四十二章。)“对,孙将军死后,袁术便火速接收了孙将军的军队,如今孙家只剩下当初跟随孙坚的一些老部下。”郭嘉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赵云也已经全部明白。孙策是想以传国玉玺与袁术作交易,换回他父亲的军队。
赵云并没有询问孙策是如何找到王越和郭嘉二人、王越在面对“故人之子”和大汉镇国之器时又是做出了怎样的决定,而是说道:“说说孙将军的事吧。”
“好。”郭嘉如当时一脸平淡的说起其父亲死去的孙策一般,也是一脸平淡的回忆着。
“去年(公元191年)四月,袁术派孙将军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将军击败黄祖,紧接着又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将军再一次与其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将军身先士卒,率兵追击。黄祖的部下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将军中箭身亡。”
“孙将军战死后,由于当时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