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年的婴儿便是阳子。
而至今阳子的身世依然是个谜。不过倒也又一下这么几种说法:
(1)阳子就是那穷人家的孩子,只是由于养不起或家中突出意外,才将孩子交付于此。而至于隐瞒其身份,或许也有难言之隐。
只是阳子很小时,便跑去问,苏家老爷、夫人说当年都问清楚了,这家确是捡来的婴儿。又带着阳子四处寻找,找到了当年那夫妇的家,然只剩下这家老头了,如今也已病重,这老头的妻子已在两年前离世了。这老头又证实了一遍当年的说法。
大家又给了这老头看了一个包袱、一本书和一封信。老头也直说这包袱就是当年包裹阳子的包袱,图案正是这桃李芬芳图,这书与这信也是当年在那包袱里的。
信中说的,不过是让好心人好生照顾阳子,名字也没有取,这名字是那对老夫妇取的,阳子身上也没有记号,看来是当真不想要了,看那信上语气又多是方言,倒又不像是本地人。
阳子对这对夫妇也是很感激的,便常去探望这位老人。而又过一年半,这老头也离世了,阳子的身份更是无处可寻了。
(2)阳子的父母是一名官员,只是后来被抄家。为了阳子能够活命,便将阳子扔在了街上,或寄养于那户穷人家。只是这多少有些像是雀儿的身份。不知阳子会不会也是被抄家的官员的孩子。
(3)阳子被捡来时,包袱上是桃李芬芳图,里面放的东西竟是一本《论语》,便也有人猜测阳子是教书先生的孩子。或许是与别人的私生子,别人带了孩子找了来,那书生没有勇气面对,便扔了。又很是不忍,便扔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口。这书生过得寒酸,便也生活在穷人家一带。
(4)阳子被捡来时是个冬天,是已经没有气息了的。只是那家夫妇见后找了大夫来才救了阳子。大夫又说阳子是有疾病的,直到阳子10岁时,还时时病发,后竟又渐渐好了,再后又从欣儿那里得了个偏方,便更加除了根。
这也便有了一个说法,因为阳子生来有病在身,他的父母便狠心扔了他。
阳子不敢去想。
这便是这几种说法,如果不是第一种的可能,则无非就是阳子的父母在哪里、是谁,又为何扔了他。
这些事倒都是真的,而这些猜测则都是附加了许多因素的,在口口相传之下,这些传言也有了许多变化。
阳子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是他一生的遗憾。
阳子虽只是一对穷人夫妇捡来的,而他身上却一直有着那穷人家大多都会有的朴朴实实。他与欣儿在一起,感到很幸福,除了他的身世之外,这样的日子,足矣。
除此之外,他还有很多幸福的事,可以体会,可以回味,他很满足。
无论怎样,他的这份朴实与幸福会一直都有。而他的身世也只能随天意了,或许哪一天这谜会豁然开朗。
阳子始终坚信只要朴朴实实,便会一直幸福下去。
4.同病相怜不相惜——欣儿欣儿自是不必多说,绿珠的贴身丫鬟,过去也是一直在方家的,可以说是方家的家养丫头。
按说绿珠进府是应当有陪嫁丫鬟带进来的,然绿珠家里那时实在入不敷出,下人们也只剩下阳子一人,哪里还会有丫鬟,更别说是陪嫁丫鬟了。
然方家却早有准备,知少江必将娶一位穷人家的姑娘,便将贴身丫鬟早已为新娘准备好了。
只是欣儿还有一事,几乎无人知晓,只默默地藏在了欣儿的心底。
欣儿是中意过少清的,只是后渐渐竟爱上了阳子,也便与阳子终成眷属。
然欣儿中意少清开始倒不是因为少清本身,而是因为她过去一直爱慕的方家的一个内外不凡的男仆,那男仆对她便更是爱慕不已,然却与少江和何乐一样,那男仆在16岁那年病死了,便独自留下了欣儿一人。那名家丁过去是在少清那里办事的,欣儿便见物思人,见少清更思,慢慢地竟将这份思念转到了少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