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机场烈焰
侦察队的人并没换装,胡家窝棚被毁,也了解不到什么情况。崔建民他们是来侦查过机场,但军事变化哪能用原来的情报。鬼子突然袭击村子,还不清楚原因,所以特战队到达机场外围的时候,已然全部换上自己的军装。这并非彭顺鲁莽,而是作战也要分不同特点。
特别是夜晚突袭战,在视线受阻的情况下,双方一样的军装是很难分清敌我的。战斗激烈的时候,就是服装不相同,也可能误伤自己人,毕竟不能完全看清再开枪,那样根本来不及。这不是阵地攻防战,是突袭战,没有特殊标识,是很危险的。
侦察队的作用是侦查,了解敌情,所以还是日军的装束。此时也刚刚黑天,视觉上还可以。牡丹江机场并非什么大型机场,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军事工事防守,只不过在机场外围用铁丝网围了一圈。几百米远有一个岗哨,白天夜晚游动警戒。长时间的平安,导致日军队机场的防守很松懈。
毕竟东北的抗日武装很少袭击机场,飞机场需要大的地方,它基本不在闹市区,远离城市中心,军事价值也往是战略上的看,战术上袭击机场,并没多大作用。消耗武器弹药袭击机场得不偿失,所以抗联也好,抗日义勇军也罢,根本不会袭击机场。
在大部分指挥将领印象中,对付机场当然是用飞机来袭击,同时飞机是天空的东西,地面袭击意义不大,即使胜利也没有缴获,毕竟不能弄一架飞机回去开。所以整个战争中,举足轻重的地方,反而很少遭到袭击。六年东北抗战,东北抗日部队打了几千,上万次的战斗,却没对日军飞机场有过什么单独的军事行动,这也导致了机场守卫十分松懈。
派兵防守不过是军事操典和战术规定而已,在机场的指挥官和士兵中,一股消极和松懈弥漫,岗哨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回走动。侦查队崔建民他们一身日军的服装,大摇大摆的向机场南侧的日军哨兵走来。
一个小队的皇军,刺刀上还飘着太阳旗,站岗的愣了一愣,这么晚了,这队皇军干什么?他端着枪问道:“什么的干活?站住。”
崔建民压着声音,骂道:“八嘎,检查防务。”
他的日语不怎么样,这样说话就是掩盖口音不对。哨兵愣一下,借着机场里面探照灯的光亮,看到过来的是一个少佐军官,而对方还说检查防务,也就连忙立正。崔建民也就走到了近前,上下打量这个哨兵,突然喝道:“立正”
哨兵连忙啪的一下立正,挺直身子。就这时候来回扫动的探照灯光扫向了一边,耿亮此时就站在鬼子侧面,突然手臂一下环住哨兵的脖子,另一只手里的匕首从前胸刺了进去,两个人同时倒下。
另一个侦察队的人连忙站在了鬼子的身边,直到那个哨兵不再动了,耿亮才松开他。哨兵已换人,这队假鬼子又向下一个哨兵走去,但他们刚离开视线,在探照灯照不到的地方全都卧倒,在低矮的草丛中向铁丝网靠进。
在来回扫动的灯光缝隙中,用钳子把铁丝网剪断,留出了通过的距离,然后向后面打出手势,一个接一个的人向后传达。在侦察队的带领下,特战队也顺着缺口向机场里面前进。
彭顺来到崔建民的身边低声说道:“进去后,迅速把衣服换过来,我可不想把你当鬼子干掉。”
崔建民撇撇嘴:“小样,别以为了不起,有机会试试,侦察队不比特战队差。”
“你……”彭顺刚要说话,崔建民一摆手,带着他的人突然站起来,向机场塔台方向走去。突然出现的一队日军士兵,并没有引来鬼子的注意,这是机场,又距离牡丹江不远,同时另一面临近苏联,没有什么空中作战任务,夜晚的时候,灯光并不明亮。只有四周的探照灯四面扫射,巡视机场周围。探照灯是安装在一个岗楼上的,上面有一个士兵盯着远处,居高临下,真有什么情况还是能看到的。
但特战队并没行动,而是散开伏在草丛中。人眼睛在夜晚对静止目标看不太清,何况特战队有意隐藏。机场内的固定哨也不会注意一队皇军士兵,就是这种胆大的行为,恰恰是鬼子的盲区,也就是想不到。
崔建民他们的目标是机场塔台,也就是那个小楼。擒贼先擒王,一直是萧克的战术之一,袭击当然是直接打掉指挥部。后世的所有影视作品,过度的宣扬斩首行动,萧克当然也受到影响。
那是一个二层的小楼,也是日军的指挥中心,在他的西侧是一排排简易房子和一些帐篷,不用问,那是日军防守部队的营房,房子当然是飞行员和机械师住的地方。
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