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想着容易做时难
日军在北山口的阻击阵地,是一个大队的日军,因正规军撤走,第1独立混成旅团经过整编以后,已不能称为独立混成旅团,也不再是两个联队的旅团,而是下辖五个大队一个炮兵大队和一个骑兵大队。
总兵力也锐减到七千人左右,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守备队,当然就是防备已撤到东宁县老黑山里面的猛虎山林队。
新的警备司令鸠山理隆少将有权指挥第11旅团,山本兼重虽然也是少将,但他不得不接受警备司令部的指挥。
鸠山理隆采取的正是围困封锁计划,是得到关东军司令部批准的.他利用第11旅团,在黑山周围建立了很多据点,以大队为单位把守,连一些小路上也有伪军巡逻,相信地处山里的山林队,得不到任何外来的物资,他们只能困死山中。
如果他们离开山里,无论是向东宁方面,还是旧街方向,都有日军重兵,在这些地区看着分散的日军,一旦行动起来,就是几个大队联合作战,把猛虎山林队绞杀。
其实根据侦察队报告,萧克很清楚这些战术,就是当年日军对抗敌后游击队和八路军的战术。可惜这种战术对猛虎山林队并不好使,最重要一点,当年八路军没枪没炮弹药不足,就算再拼命也没用,面对日军的据点和炮楼根本攻不下来。
只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不能攻下来,其他地点的鬼子就会包围过来,所以八路军游击队只能打一下就撤,寻找小股的鬼子进行战斗。在日军的治安整肃作战中,根据地不断缩小,损失也非常大。
所以说一九三九年开始,一直到四一年,是中国抗战最艰苦的三年时间。东北抗联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消灭大部分,残部不得不退到苏联境内。对这些萧克有绝对优势的,当他知道自己穿越的时候,就知道会有这一天。
因为提前知道,所以萧克哪一步都能料敌先机,提前做准备。就像东山营里面生活物资从来没缺过,那是因为山林队还不被鬼子知道的时候,萧克已开始疯狂采购囤积物资。
从旧街东山营撤进黑山里的时候,十几天时间,运进山里的是大批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再就是武器弹药。好几千人在山里没干别的,修建了大批的仓库。
另一个有准备的就是萧克总是准备大炮。抢夺日军炮兵,把炮弹总是用在关键的地方,这是中国军队的弱项。
萧克记得后世看过一篇分析文章,论证了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武器装备差距。其实抗战初期,国军的轻武器和常规装备并不比日军差,那些德械师和一些正规中央军装备可能还强过日军。
只是海空军不如日本,在重武器方面也不如日本。战术呆板僵化,死守硬拼,伤亡巨大,在几次大战中精锐伤亡殆尽。同时得不到外援,逐渐的开始落后于日本。
敌后八路军就更别提了,连常规子弹都不足,手榴弹更稀缺,一门迫击炮都当宝似的,又怎么和日军作战?所以那些看抗日神剧的都说,如果八路军有电影里演的那些装备,可能用不上三年就把日本打出中国了,但可惜没有。
萧克刚刚当上土匪的时候,那些山林队有一些还在用鸟铳和老套筒,武器五花八门,有些枪里面膛线都磨没了。试想这样的装备怎么和鬼子打仗,又怎么能打得过人家。
萧克每一次战斗,针对伪军并不是他不敢打日军,而是为了从伪军手里得到武器弹药。谭杰他们如果不掌握一个军火库,萧克是绝对没有今天的。几次大战消灭日军,伪军都以千计,所以武器根本不缺,但弹药一直是萧克的短处。
当提出抢劫火车的时候,萧克当然不会去抢那些什么东北的木材和煤炭,那没有什么用,还白白暴露了自己的计划。一两个月的准备,这次听说这是一列军用列车,立即来了精神。
日军的火车被阻在铁路上,车上的鬼子不知道为什么。此时杜章的炮兵正对着北山口日军炮楼开炮呢。每一次作战都是日军进攻,中国军队防守,所以挨炮弹总是中国军队。
这一次终于掉过来,是日军防守,山林队进攻。顶着日军的机枪子弹,猛虎团第一营冲到日军战壕前面,而在树林里的九二步兵炮和75山炮都不是太重大炮。
萧克打的每一仗都能发挥中国人的特点,那就是人多,这也算是一种优势。大炮再重架不住人多,硬是把他抬到山边炮兵阵地上。
杜章下令,每一炮都要发挥作用,因为他的炮弹太少了,用不起。如果打偏了,那就跑步不许吃饭。士兵排长和连长都很紧张,瞄准的时间也变得很长。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