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引爆
因为下雨,天又冷,山里的温度很低,哨兵躲到岗亭里,但他的是长枪,三八步枪的长度在狭小的岗亭内根本就施展不开,再说长久无事岗哨也松懈了,枪放到一边并不在手里。
按军事操典,站岗的士兵是不能背在身上的,那样有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发出警报。所以哨兵特别是游动哨,是子弹上膛,双手端枪巡视,一旦受到攻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开枪。
打不打到人是次要的,岗哨的作用是发出警报,可这个日本兵太大意了,外面细雨霏霏,又十分的冷,他也就进入岗亭里避雨,因此把枪放到了一边。
当看到闪光的匕首刺过来的时候,出于本能想去拿枪,但这是有准备的摸哨,对于连续强化训练了两个多月,又有功夫底子的史金来说,根本不会给鬼子时间。
为了不让他发出声音,匕首刺向鬼子哨兵的咽喉,这个鬼子嘴里想发出的声音被逼了回去,他必须先躲开这一刺。身子向侧面一躲,这一刀刺空,可他没有史金反应快,刺空的匕首并不是刺得多重,刺本身就不是砍和劈,而是轻轻的一下点到为止,这一刺空,手腕一翻,顺势横着划过来。
再想躲开已很难了,这里空间小,哨兵也退不出去,那只去拿枪的手收回,想拦住匕首,可惜什么都来不及。
这就是会功夫与不会武功的区别,没受过训练的人,哪只手习惯做一件事,情急之下另一只手反而失去作用。
就像人分左撇子和右撇子一样,武术的招数就是两只手可以干不同的事,各司其职。明显这个士兵是普通人,他用右手去拿枪,当发现躲不开匕首的时候,竟然没用左手,而是用右手回来想挡住匕首,那哪来得及。
呲地一声,锋利的匕首从他咽喉划过,鲜血飞溅,鬼子发出一阵咕咕的声音慢慢倒下。史金也很吃惊,这个鬼子兵好快的反应。
如果不是特殊的地方,可能自己还不能一击即中。如果被他发出声音那行动可能就失败。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寨主一再强调不能小瞧日本士兵,他们训练有素,根本就不弱,自己的自信差点让任务失败。
总算有惊无险,他向外摆摆手,隐藏在树林中的人向中间跑去,不断地躲避着不时扫过的探照灯,向那一排排的仓库靠近。萧克摆摆手爆破小组的彭顺带着自己的十五个队员,向那个存放毒气弹的仓库摸去。
狙击小组散开,寻找有利的位置,枪口对准了前方,而萧克带领着战斗小组,直接扑向了那几处鬼子兵驻守的营房。飞鹰山寨里面很大,鬼子把这里建成了物资基地,一排排房子和修建出的道路,还有巡逻队,不时的走过。
战斗小组是有目标的。有可以潜伏进来的路线,刘三,王海可是不止一次进来过,根据要求,他们不能动里面任何地方和人,为的是不能让鬼子警觉,知道有能进来的通道。
这些天以来,眼看着鬼子虐待那些不听话的劳工却不能动手,有一次亲眼见到一个把日军东西弄坏的劳工,被日本人绑起来让狼狗咬死,两个人嘴唇差点咬破了,最后还是悄悄的退出去。
因此上萧克手里的地图极为详细,鬼子的兵力分布和作息时间,火力点位置也十分清楚。谋定而动,一击必中,是萧克的作战原则。
他的力量太弱,只有这些人,虽然发展了两千来人,也都有武器,可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谭杰带领的那五百多人一个营,其他也就是人数有,全算上能战斗的人员也不过千。
可猛虎山林队面对的将是整个东北的四五十万日伪军,这让他如何能不小心。这次行动是从打知道消息开始,已准备了两个多月,可以说准备充分。
当萧克的战斗小队埋伏在鬼子营房外面的时候,并没有行动,他在等着爆破小队完成任务。此时雨越下越大,雨水很好的隐藏了萧克的行动声音。
十五把枪加上萧克,十六把枪对准了十几个房门,相信一旦鬼子冲出来,会让他们全都送命,同时还有十六个狙击手隐在暗处。
鬼子是一个大队七百五十人,他们是守备部队,相当于宪兵大队,只有七百多人,因为没有炮兵中队,没有其他兵种,只有作战步兵四个中队,所以七百多人。
但对于特战队来说,也不少,毕竟萧克才五十人。时间在一点一点过去,雨开始变小了,萧克有些着急,因为他要炸毁的是毒气弹,如果雨停了,毒气开始爆炸,那就是在这四面是山的山谷中,萧克他们会和鬼子一样没命,还会让那些干活的中国劳工一起没命。
之所以现在才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