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清流河整编
如果冷静下来萧克也不能不承认,后世很多人说的有道理,东北本身并没有多少人口,特别是黑龙江这里,是满清的发祥地,一直作为封闭的地区,是光绪时期才开始解禁,从关内大批的移民充实边塞。
多少年来,宁古塔就是流放之地,这里匪盗横行,是塞外非王化之地。沙俄的统治,满清的无能,东北的独立和东北军阀的割据,让这里民族氛围很低。抛开关内故土,闯关东的人都带有投机心理,哪里好上哪里去,并没有故土家乡的概念,这也造成了有奶就是娘的心理。
日本人也好,俄国人也好,东北军也好,在普通的百姓来看,那不过是谁说了算的问题,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日本人的怀柔政策,确实让大部分东北人失去了抗战之心,加上关内国民政府一心内战,从心理上放弃了东北,也促成东北人对国家意识的淡化。
三一年日本占领东北,到如今六年时间,关内国民政府没有向东北派一兵一卒,没有为东北抗日部队进行任何援助,三十多万抗日部队如今剩下不足十分之一,就像没娘的孩子,怎么可能再有家的感觉。
萧克有这么强的心里,是他来自后世,东北从四五年开始收复,经过了七八十年的建设,统一的国家,让东北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国家概念,是这个时代人不能比的。
没有经历过整个抗日战争,李光红他们又没有经历过后世那些,怎么能明白日本欠下中国人多少血债,所以他有那些思想,萧克并不怪他。
当这些人返回清流河基地的时候,谭杰他们还没回来,萧克把黄瑜几个人找来,大家聚在一个地强子中,围着火炉都有些茫然,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
就连李光红也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归队还是留下?按道理他应该归队,可大部队在哪,他又上哪找去?留下算什么,自己的人虽然不多,但也是革命军队,能参加萧克的土匪武装吗?他再怎么抗日毕竟是山林队,很多做法李光红也不赞成。
所有人都看着萧克,这一路上萧克就不停的思考自己该怎么办。没有根据地不行,长时间作战,部队要休整,需要补给,同时伤员也需要地方养伤。冬季寒冷,东北的冬天长达五六个月,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是不行的。
二百多人如今剩下一百多人,萧克也需要补充兵员,可靠着收编土匪山林队也不行,他们不可靠。从百姓中招收恐怕没人参加他们这种流窜作战的游击队。没有群众基础,连支持的人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有人参加。
想了一路上也没有太想明白,看到大家都看他,萧克必须作出决定,一个没有目标的军队,是不能长久的,会失去人心和凝聚力。萧克只是一个军迷,对打仗还可以说了解一些,但政治工作可以说一片空白。想了想说说道:“目前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有几个想法说出来大家研究一下。”
黄瑜是山林队的人,又是萧克指定的参谋长,也就说道:“你是寨主,说吧,大家都会跟着的。”
萧克点点头说道:“第一点,我们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这关系到部队补给和伤员养伤,但这样的地方不可能在深山里,可是如果是一个交通发达,人口众多的地方,日军又不会放过我们的,所以这样的地方就不好选,毕竟整个东北都沦陷了。”
萧克一说,大家都把头低下,确实是两难解决的问题。
萧克接着说道:“第二,我们必须有统一的名称,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聚拢人心,才能凝聚有抗战之心的人。”
李光红说道:“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参加抗联,那是东北所有抗日部队联合起来的,也是得到整个东北人支持的。抗联分成几路军,也是各自作战,不会干涉你如何作战。”
萧克也有这样的想法,但黄瑜的遭遇加上这些人非常听共产国际的,又同中央失去联系,所以萧克不想参加他们。再说自己的思想也和他们不一样,同时抗联分散各地,互相并不能配合作战。抗战六七年时间,没有光复任何地区,只是打击鬼子,消灭了不少日伪军而已。在三九年以后更是被日军全面治安整肃,被迫退到苏联,直到四五年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才参加大反攻。
想到退到苏联,萧克眼前一亮,对了,日本虽然发动了张鼓峰战役和诺门罕战役,却败在苏联手里,没能进攻苏联。当初抗联能撤向苏联境内,自己当然也可以。
他拿过来地图说道:“各位,你们看一下,从这里通过东宁可以进入苏联境内,在那里鬼子是没办法的,我们把根据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