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揭皮-当代中国文化乱象剖析 > 第19章

第19章

青春是驿动的,因为驿动,才有前路的灿烂和偶然的险绝。我们充满豪情地领略山顶的风景,也曾惆怅地徘徊在布满阴云的山麓;我们可以挥舞青春的旗帜,也会寂寞地向隅而泣。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理由回避对缤纷青春的深切反悟。《谢谢你让我爱过你》犹如这个冬天里淡淡的一缕清香,嫩嫩的一片绿叶,静静地保持自己的圣洁,花开在寒冬,一朵洁白的。心,一如海有潮汐也有风雨,但不爱婀娜多姿,香气四溢,不爱赞美的目光和爱恋的火花,因为不曾敢尝试朦胧诗褪色的苦涩,不敢想青春过后的一片黄叶。于是我不敢写这仓促的诗,便将诗心留给少女的嫩绿。所有的日子叠起,用细腻温柔的感情编写最真的童话。那金色的梦和幻想使繁华的凋零升起了欣佩,这朵晶莹的小花点缀了苍白的冬天。

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充满寂寞和艰辛,甚至是绝望和痛苦的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苦难。当然,作者还小,她还不能够理解和领悟这些,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她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李佳彧的写作才刚刚起步,就以这部小说来说,她虽然有个漂亮的开端,无可置疑,她仍然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和克服,比如精神视野和情感范围的狭窄,人物刻画和矛盾冲突的设置,以及文学的艺术和立意的高度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对“韩式”小说的语言和故事结构的模仿也是致命的缺点;修辞手段的单调和语言风格的单一也是需要正视的不足。希望李佳彧坚持创作,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有一天写出能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作品。

北大教授夏业良没文化也不懂文化《北京晨报》发表了整版《中国知识分子有无真知灼见?中国问题过度西化?》专题报道,该报记者主要针对我博客文章中的部分观点采访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由于对夏教授针对我而批驳之高论实不敢苟同,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东西澄清一下。

看完报道,我甚至怀疑夏业良是不是著名学者,是不是北大教授,因为我从他的一些“论点”里没学到什么值得我学习的东西,甚至觉得他说的话很幼稚,像没有经过阳光和风雨,在温室里长成的嫩菜叶儿,看起来很美,却无营养。在文化学术这方面,同样为北大教授,我就比较喜欢孔庆东老师的观点,假如在台下,让我找他们两个人,那我就得通过显微镜来找夏教授了。一句话,夏教授没有文化,自然也就不懂文化,可能这么说还会引起争议,索性就直说了,他固然有点文化,那也是媚西而来的西方文化,他固然懂点文化,也许是西方文化。前几天就见到一个“夏教授”,踩了别人的脚,道歉说:“Sorry,对不起。”我最讨厌那些穿着西服还要套着一件马褂的中国的知识分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