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仔细想想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的古训,至少把自己的对象先带回家让父母看一看,并且听听父母的意见,不应该等到恋爱成熟,才“告知”父母。像结婚这等大事,居然不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看看父母是否允许,只是事到临头,才匆匆告知。意思是不管父母同意与否,自己就是要这么办,是不是大不敬,也就是不孝顺父母呢?自己的女儿竟然没有经过介绍人的提亲,让身为父母的有充分时间能够打听一下男方的状况,思虑一下女儿的幸福,便宣布即将结婚的消息,毕竟也是不孝的行为。婚前对父母不尊重,没有经过正式的媒介;婚后遇到什么问题,恐怕只好由年轻夫妻,硬着头皮去乱撞。实在是太冒险、太幼稚了。
冷静地分析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生活方式、家庭声誉等,看看是不是相差太远,会不会造成婚姻生活的障碍。换句话说,看看是不是门当户对。婚后双方互相了解,彼此融洽,才不致由于所受家庭教育差异太大而产生困难,亲家相互排斥,变成冤家。
如果看这本书的时候,你已经结了婚,那就用不着追想婚前的事情,以免节外生枝,徒增烦恼。既然优生的第一个时期已经成为过去,不如好好把握优生的第二个黄金时间,那就是夫妻两个人平心静气地做好家庭计划:要不要生儿育女?要生几个?什么时候生?生男生女有没有关系?将来如何教养?务须谈出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然后逐步付诸实施。
在合适的时期,有计划地怀孕,也是一种优生。可是,现代工商社会,夫妻的工作普遍十分忙碌,稍微有一点时间,便想要旅行度假,从事一些休闲活动。结果弄得忙上加忙,累了还要更累,实在有心无力,很不容易安静地讨论这些事情。就算真的讨论,也不过说一些好听话,相信没有人敢坦白指出:一定要生男孩,而且一个就好。果真如此,还没有生育,恐怕就会天天吵架,说不定根本生不出来,又有什么好吵的?可见知难行易在这方面是说不通的。
夫妻的孝心是最好的胎教把握优生的第二个宝贵经验是重视胎教。虽然近来有科学信息否定胎教的功能,说什么胎儿根本在熟睡,不能接受胎教。实际上,很多妈妈都有过胎动的经验。胎儿对文字、语言当然完全不了解,但是,父母无言的信息,胎儿应该有所感应。妻子怀孕了,夫妻都十分欣喜,或者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双方为了要不要生下来争执不休。相信这些信息让胎儿很容易明白受欢迎或不受欢迎。胎儿接受信息之后,很可能会做出某些反应。
有些夫妻一想到快要做爸爸、妈妈了,就开始紧张起来,马上想到要多赚一些钱,多存一些钱,准备给即将到来的子女充当教育费用。谈论的话题围绕在想要让子女学这样、学那样,甚至有人想到要买一套房屋,使子女长大了有自己的家。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下子就想得这么长远。可惜想的都是物质方面,却把精神方面几乎忘光了。
自己怀孕,只知道害喜不好受,为什么不想想妈妈当年怀自己时也受过同样的苦楚?说不定会更加厉害。看到妻子怀孕走起来都很不方便的样子,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妈妈当年也是如此?一心只扑在子女身上,却忘了爹娘,这是孝道的精神吗?
要优生,打从怀孕那一天开始,就应该更加孝顺父母。夫妻的孝心,才是最好的胎教,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子女。对于子女的影响,从怀孕开始。到子女三岁时,就能知道这孩子青年时的状况;通过观察子女六岁时的表现,大概就可以推知其老年的样子。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学前的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关键,千万要注意,因为转瞬就将过去。
要孝顺父母,必须抽出一些时间,重温圣哲的教诲。这些金科玉律经过漫长时间的考验,迄今仍然流传,必定有相当的道理,至少要比那些新的理论可靠得多。新理论虽然可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但是很快就消失了。夫妻应该遵照古圣先贤的教诲,按照现在的实际状况,赋予现代化的精神,采取现代化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实践。这种合乎国情也合乎时代要求的胎教,是最上乘的胎教。
为子女打好做人的基础孩子出生以后,父母便可以在家里播放《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三岁到六岁之间,就教子女背诵这些经典,不用担心子女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也不必怀疑子女背诵起来会有困难。许多实例已经证明,孩子背诵要比大人容易得多,而且读经的孩子,不容易变坏。
《三字经》是从前教幼儿认字的一本书,总共三百八十八句,每句都只有三个字,所以称为《三字经》。内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