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他们陷害老弟你,便也是陷害老夫我!”
柏钦若似乎是受了很大的感动,连称:“大人高明!大人高明!”
当晚,知府老爷宴请柏钦若。老爷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决意在酒宴之中用毒酒毒死柏钦若,老爷自认为这计谋十分完满。中午那场威胁虽说是失败了,可老爷也弄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清斋堂笔记在柏钦若手里,而不是在别人手里。只要毒死了柏钦若,那本笔记哪怕找不到,对他一时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威胁了。毒死柏钦若后,他可以制造一个悬梁自尽的场面,对抚台大人禀报时,便可以以匪贼的供单为凭,说他是畏罪自杀,验尸格的忤作已经买通了,只要柏钦若一死,什么麻烦便都没有了。
吃酒的人不多,除了知府老爷和柏钦若之外,还有知府老爷带来的两个幕僚。柏钦若开初推托身体不适,不愿来,后来,硬是被那位幕僚拉来了。为防万一,他带了亲信仆役李兴。
李兴是个聪明机警的人,自昨夜知府老爷进了县衙开始,就觉着事情有些蹊跷,他朦朦胧胧感到柏大人身边罩着一团杀气。下午在书房中,又见得柏大人数着指头计算时日,嘴里还念叨着抚台大人俞廉荣,便斗胆上前问道:
“柏大人可有何为难之事?”
柏钦若点点头,又摇摇头,却不说。
李兴又道:“小的可能为大人帮上一点忙?”
柏钦若这才压低嗓门道:“李兴,有一句话你切要记住,在俞大人到来之前,我若是死了,不论是怎么死的,都是奸人所害!”
李兴吓得跪了下来:“大人,你把话再讲明一些!”
柏钦若正欲开口,却见那王棠和一个津口衙役跨进门来,柏钦若顿时变了脸色,动怒道:“大胆的奴才,竟敢与我顶嘴,要讨打不成!去,快去与我将昨夜问贼的供状拿来,交与知府老爷!”
李兴见状,知道柏大人信不过王棠,做出一副知罪的样子,立起身子,唯唯诺诺退去了。
后来,这一下午,李兴再也没有机会和柏大人单独接触,然而,他心里已明白了一个事实,柏钦若柏大人眼下正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里,随时有可能被人干掉。因此,他也想到了自己,他认定,只要柏大人一死,自己定也难逃厄运。乱匪围衙之时,王棠不敢处斩陈荣君,他却仗着人间正义,凭着自己对柏大人的忠心,一刀将那老狗的头砍了,身为仆役,未见圣旨朱批便杀了一个正七品知县,怕是死罪哩!
随柏大人一起去吃酒时,他暗暗在怀里揣了一把护身的匕首,随时准备为柏大人、为自己奋力一拼。
酒宴上的气氛倒还不错,知府老爷见柏钦若带了李兴同来,没有显出丝毫的不快,反倒打破了官场的规矩,要李兴也入席就坐。
李兴口称不敢,自愿为知府老爷和柏大人提壶续酒。
知府老爷真是好人,硬拉着李兴坐下了,说是李兴杀了陈老狗,平了一场大乱,功劳不小哩!
酒宴开始,知府老爷首先提议,为剿平匪乱干上一杯。
柏钦若注意到自己杯中的酒和知府老爷杯中的酒是从同一个酒壶里倒出来的,是亲眼看着倒出来的,便没迟疑,端起杯,和知府老爷的杯碰了个满响,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吃菜!吃菜!”
知府老爷很热情。
“吃!吃!”
柏钦若也极客气。
知府老爷的象牙筷子伸到了海蜇盘中,夹起了一片湿淋淋的海蜇。柏钦若便也在那海蜇盘中夹了一块。而那李兴却对海蜇不感兴趣,径自将筷子探入了一个扣肉海碗中,夹起了一块五花扣肉送入了嘴里。
知府老爷很响亮地嚼着海蜇,呜呜噜噜地说:“此番津口起乱,实在是因陈荣君贪赃枉法所致!这姓陈的即便不被你们杀了,朝廷圣上也不能容他,必得办他一个逼反之罪!”
李兴受了些感动,诚挚地道:“老爷所言极是!那姓陈的知县确乎不是东西哩!老爷有所不知,潮灾之后,津口百姓真苦哇!那日小的随着柏大人进了津口县境亲眼见着一个妇人唱曲卖身!柏大人实在看不下去,把带在身上的五十两银子全给了那妇人!”
“哦,有这事?呀!呀!柏老弟,你可真是爱民如子呀!”
知府老爷一边说着,一边又自顾自地呷了口酒:“喝!柏老弟,多喝一些!这二日你可是够辛苦的了!”
柏钦若也呷了口酒,奉承道:“朱大人更辛苦!不是大人随官兵及时赶来,灭了匪贼,我等此刻哪有闲情在此饮酒?朱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