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今年四十八岁。可惜的是,“五十而知天命”,他还差两岁,大概还有两年钉子好碰。他有一条待人处世的原则,那就是:事实尚未证明别人欺骗了我的时候,我就相信他。
“只能这样。否则就是互相猜疑,尔虞我诈,跟谁也没法共事了!”
他曾不止一次地对李晓青说过这句话。
“不!当别人把我欺骗够了的时候,我也可以用欺骗来报复他!”
这是二十六岁的华侨姑娘李晓青的哲学。
为此,他俩辩论过,争吵过,也妥协过。今天就是一次预谋好了的妥协。
“不能把什么都告诉他们。那样,三个月也说不清楚!人家是来招贤的,不是来招麻烦的……要是不讲点策略,咱们耽误了时间,闹个满城风雨,也离不开这是非之地!”
李晓青斩钉截铁地说着。对她的这种估计,陈立心里是赞同的,嘴上也就无法反驳了。但他还是说出了自己作人的又一条原则。
“好吧,我不会说假话,但是我可以不说话。你嘛,也少说话。”
小青满意地点点头。妥协达成。
他俩就是在达成了上述妥协之后,才冒着这场所谓“倒春寒”的鹅毛大雪,双双赶到中华宾馆来应聘的。唉唉,我们的新任厂长兼总工程师陈立老兄,由于他那不说假话的信条,和一言难尽的百结愁肠,刚才几乎表演了一出哑剧。
早饭过后,魏大姐再次向陈立保证:“我派老高马上去给你们买火车票。你们可以先回家去收拾行李……不愿意让我知道你们的家庭住址,哈哈,也没关系。那我就省事儿啦,不进行家访啦,哈哈,也不帮你们搬行李啦。”
回到招贤小组的客房之后,魏大姐又叫老高立刻拿出二百元现款,大大方方地亲手交给李晓青:“拿去先花着。可以雇出租汽车,也可以给家里的老人孩子留一点生活费。唔,老高,干脆再拿二百吧,也许他们还需要买两件御寒的棉大衣哪!西北冷啊……收下吧,没关系,这点子钱都是可以报销的。小妹妹,你看够不够?不够就说话。我们党和国家,在自己的干部身上花这点儿钱,怎么说也是合情合理的!可有的领导就是想不开,嗐,这一丁点儿福利费,比起他们浪费的资金来,九牛一毛啊……!”
此时又有三位中年男子汉找到这间客房兼办公室来了。有的戴眼镜,有的穿皮夹克,有的戴贝雷帽,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打扮。没有上年纪的,因为招贤广告上写得很委婉:边疆生活艰苦些,应聘者一般以不超过五十岁为限。
魏大姐喜形于色,提高了调门儿,像是要结束与陈、李二人的谈话,又像是同时说给新来的“人才”听的。
“小青同志,收下吧!你给老高写个借条,白条儿就行,我签字。将来也不会叫你们退还的!哈哈……我搞组织工作三十多年啦,得出了一条深刻的经验:组织部就是干部的家呀!你们还不了解我,我的思想可不保守哇。你们都是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嘛,都是吃共产党的奶长大的嘛!哈哈,以后再谈,你们会了解魏大姐的。我经常为知识分子打抱不平!写状子,打官司,平反冤假错案,补工资,给房子,搭鹊桥--让牛郎织女过银河呀……哈哈,俗话说得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嘛!凡是我能办的,当天就办;我办不了的,就去跑腿,求情,呼吁,托人写‘内参’。好了,来日方长,以后再谈……唔,陈立同志,我最后再跟你说一句话:你俩支边的事儿,就这样铁定了,不论遇到什么波折,也别灰心。魏大姐我还有一张王牌哪,实在不行了,就告‘御状’!当然罗,我这个半老太婆也有缺点,就是心肠太热,说起话来太罗嗦!哈哈哈……!”
她以女兵豪爽的姿态,大笑着结束了这次卧室内的小型演讲会。陈立则本着“相信她”的处世原则,第一次露出了笑容。彼此约好,中午再通个电话,问问买车票的事情和开车时间。于是,在魏大姐热烈而温暖的紧握中抽出手来,陈立和李晓青便告辞了。
他俩立刻赶到一位密友家里去收拾行装。说起来也叫人怪心酸的,那行李,既非被褥,亦非衣裳,而是两大箱死沉死沉的科技资料。小青接受那四百块钱的时候,陈立的心一阵阵发酸,几乎掉下泪来--他无法拒绝这种“恩赐”呀,当今虽然还不能说“金钱万能”,却也是“一分钱逼死英雄汉”哪,要是不叫出租汽车,他和小青根本没法把这两箱资料运到火车站去。而且,他俩真的还需要买一些最起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牙刷牙膏,毛巾肥皂,还有陈立唯一的奢侈品:香烟。唔,还有,陈立这位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