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曲径通幽
廖国海很高兴,颇为他的小弟兄当中有这样的急智人才而自得。遥想当年孟尝君手下食客三千,最不缺乏的就是鸡鸣狗盗之徒,平常时候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伎俩,甚至给人感觉属于一些偷鸡摸狗的手段,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挽救了孟尝君及其食客这个群体整体的性命。秦昭王将出使到秦国的孟尝君及其幕僚一起扣留,先是想强逼他当相国,后来有人进谗言,就转而改变了主意,对他们进行集体性的软禁,准备找借口伺机将他及其幕僚集体杀掉。孟尝君打听到昭王有个宠妃喜欢狐白裘,只要能得到它,她便答应去说服昭王放人。但那件狐白裘孟尝君已经送给昭王了,他的手下善于狗盗的人,献计说,他有办法将狐白裘弄出来交给孟尝君,孟尝君一听大喜过望,连忙对他鼓励有加。当晚,这人就运用狗盗之术,钻进秦昭王的宝库里,将狐白裘偷了出来,由孟尝君献给了秦昭王的宠妃;秦昭王在宠妃的劝说之下,答应将他们释放。
他们刚走出京城不久,秦昭王就又后悔了,连忙派兵去追赶。此时,孟尝君他们已经逃到了函谷关,天还没亮,城门紧闭,前有城门阻挡,后有追兵追击,这可将如何是好?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善于鸡鸣者从人群中站了起来,声言他有办法弄开城门。正在焦头烂额,走投无路的孟尝君再次大喜过望,连忙敦促他赶紧施展出他的特异手段。只见他当即模仿起了公鸡报晓时的打鸣声,在这寂静的深夜里,那惟妙惟肖的公鸡的鸣叫,引得四周所有的公鸡都此起彼伏的跟着集体鸣叫了起来,守关士兵误以为天将放亮,便打开了城门,孟尝君等人终于得以安全脱逃。
中国古代四君子中,孟尝君的故事廖国海尤其喜欢,他网罗若干食客随时备用于门下的做法一直启发着廖国海,使他无论到了哪里,都要广泛交往社会各个角落,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人物,寄希望于他们能在他落难时各显其能搭救于他。
廖国海在外面直接拨打了省发改委主任的电话,告诉他,出了一点小麻烦,非得要要自己出面去处理不可,只好失陪,由县长替他多多敬主任的酒,希望主任吃的高兴,喝的愉快,万勿怪罪则个!
主任接了电话,态度很和悦,表示十分理解;县长接过电话,也一迭声说,书记有事尽管去处理好了,这儿的事尽管交给我。
他随即上了黑狗的车,风驰电掣的赶往了赵龙江的避暑山庄。
山上的石级逐层而上,形成一种走马转角的回环,每隔不远,就在那里建起一个亭台楼阁,游人可以在里面喝茶,饮酒,打牌,下棋,宴客,菜饭则统一由位于坡底临街处的大厨房加工。山势最高处的峰顶,楼阁建的最大,但却挂有游客止步标识,与其他楼阁亭台形成隔离,只能是他赵龙江特许了的人物,方可得以出入。
上到二楼最大的厅里,那个林老广一见到他,猛然站了起来,黝黑的脸上颧骨突出,眼窝深陷,伸出的手掌骨节奇长,青筋暴突。
他脸上堆满了笑,用夹生的广式普通话说,“书记,专门为您制作的晚宴,您都不肯赏光的话,我林某人真的就无地自容了;谢谢您,肯给我这个面子!恭请书记入席,品尝品尝这个千年难遇的美味,今晚我们都要一醉方休!”
廖国海对于这个赵龙江介绍认识不久,但总是热情过头,见面就熟的林富贵颇有几分的不得劲,又见他的身后,此时站起来陌生的三男一女,脸色便有些阴沉下来。
这些所谓的小兄弟,有时候也会做些不靠谱的事,说来也巧,这其中的两个人也曾被人介绍给卻明认识过,介绍的人推荐时说,他们是本市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文人,属于旷世奇才的那种类型。他们分别是本市两个不商不贾,不工不农,不文不武的人物,说白了至今的身份仍是道道地地的农民,一个高考多年总是名落孙山,后来便托关系改小了年龄,再考,依然榜上无名,于是赋闲在家务农,但对于名望地位总是心有不甘,因而便每日信笔涂鸦,无分高雅低下,肮脏纯净,举凡入眼人物事物,尽皆纳入笔下,频频发于网上,盖因有些许文章,比例占到百分之一,难免因他的真实情感和熟悉的生活真实而引发关注,后来报刊杂志主编甚或主管媒体官方领导经过考察,又得知文章完全出自于农民之手,颇觉稀奇难得,遂对于文章之上的种种不足忽略不计,遂以人才目之且极力奖掖挖掘;为鼓励、激发计,偶然会刊发其经过编辑多次用心修改、润色之文,从此陷入写作狂欲与怪圈之中,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个则初中还没读完即到处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