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美丽乖巧的罗飞一个人身上,将罗飞视若掌上明珠。
而谁也不知道,危险正在前方等着他们,正向他们一步一步慢慢靠近。
当他们出现在山口公路边时,当年曾攻击过卞仁的那些人,早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了。
这伙人共纠集了十余个,当看到卻明等一行人朝他们走来时,全都亮出了家伙:有杀猪刀,匕首,棍棒,成散兵状气势汹汹地朝他们迎了过来。
卻明只看得一眼,便一切都明白了,他来不及问缘由,随即迅速扫视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然后低声命令大家赶快撤离此地,朝公路坎上的山上跑,跑得越快越好!
新头目举起手中的匕首,用刀尖指着卻明的脸说,“搞他狗日的!”
于是,他们放过了其他人,嗷嗷叫着朝卻明疯狗一样猛扑过来!
卻明一个鹞子翻身飞快窜出人群之外,拉起离他不远正在迟疑的罗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着地势宽阔处奔跑而去。
这群人岂会善甘罢休?如群虻对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一般,朝着卻明奔跑的方向疯狂围追!
卻明退至路边一宽阔坝子内,将他们让进了坝子中间,看看其他人已跑到安全地带了,于是不等他们有喘息之机,反迎面朝他们冲来!
卻明自幼深受《三侠五义》,《七侠五义》,《水浒》,《三国演义》,《精忠说岳》,《江湖奇侠录》《李自成》等书籍影响,小小年纪便按照书中粗略介绍的方法,打沙包,练马步,蹲桩子,提气运气·····,总之是,但凡有丝毫的时间,就要不遗余力的打熬身体,打熬力气。
不知是于何处看到的两个关于功夫的故事对他启发很深。第一个故事是讲有两个人上山拜师学武的事,两个人一开始师父都没有教他们功夫,第一个学艺者师父交给他四头小猪让他喂养,具体要求是,猪要关在陡峭险峻的大山脚下,每天必须把猪一个一个抱到山顶来喂食,喂饱了后,又要一个一个抱下山去,此事要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去做,不可有丝毫偷懒和懈怠。
第二个徒弟师父则让他连续使用一双又长,又重,又大的铁筷子,每天所做的事就是无时无刻都必须用手中的铁筷子去夾空中飞舞着的各种各样的昆虫。不仅要练习夹得准,还要练习夹得快。不累到手抬不起来,不准停歇。
几年后,在具有了超凡的功力基础之上,师父再教给他们武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用套路,两人遂成一代大师。
第二个故事是讲一个女人嫁人后,经常遭受丈夫的殴打,她的父亲本是一个功夫非凡的武师,但因祖规有定,祖传武艺只准传男,不准传女。但当得知女儿的遭遇后,武师仅教给女儿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叫她每天必须坚持用左右手轮流去提握水缸里的长葫芦作的巨大水瓢的瓢把。要点是,水瓢必须装满水,手只能握瓢把,瓢要端到与肩平。一年后,当其丈夫再次殴打她时,她竟在下意识中飞快伸出手来,一下子抓住了其丈夫打过来的手,她的双手竟如铁钳般强劲有力,其夫被其抓住的手腕,手臂,竟然不能作丝毫的动弹。任其使出吃奶的力气,脸部涨的通红,情况也没有得到分毫的逆转。从此,丈夫再也不敢对妻子有半点不好的脸色了。
那时,由于武侠电影的风靡,开始了练武热。书店有各种门派的武术书销售,还有《武林》,《中华武术》之类的刊物面世。卻明自己借助书本,无师自通的从十二岁苦练到十五岁,机缘巧合,遇到农场的一个练就一身绝技的就业人员,他是前国民党军队的武术教官。老人很快就看中了中气十足,眼明手快,身体结实匀称的卻明,认为他是一块练武的好料;接触之后又知他着迷武功,品德很好,老人便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给了他。
武术讲究练功。拳不离手,曲不离手;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十招会不如一招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等等,便是他学拳时,师父要求他必须消化吸收,并牢牢融入骨髓的拳理。
俗话说“艺高一着,束手束脚。”这是指武林中人较量。而眼前这些人,虽然凶恶,手中有武器,但岂是苦练了十几年功夫的卻明的对手?
这个宽坝子正好是他施展拳脚的好地方!
只见那卻明一阵上下翻飞,拳来脚往,磕飞了这个手里的短剑,踢掉了那个手中的匕首,夺下了那个手中飞舞的铁棍。连续使出“雪花盖顶,古树盘根,黑虎掏心,脚打山门”招数,只见那些狂徒,“哎哟,哎哟”哼哼声不绝于耳,只是一袋旱烟的功夫,十余个人就全被卻明打趴在了地上,一个个直唤“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