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相由心生
什么是幸福?要怎样的人生才算幸福?答案是既简单又无比的复杂。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奔跑追逐在寻求幸福的道路之上。一般来说,往往直观的把权力以及金钱物质的最大化还有美好爱情的获得,视为幸福的终极目标。但是,通过无数极其艰难的努力与竭尽全力的付出,最终能够攀登上述人生至高峰者,微乎其微,聊聊未几,等到了峰巅一看,原非想象的那么尽善尽美,可以永远安逸,竟然仍会有想象不到的诸多的问题烦恼困扰,侵袭。原来,得到并非就是人生的终点了,也许高处不胜寒!反而失落感,忧郁感因之更重。
陶渊明,李白,王维,其实原本大致都有着高官厚禄,封妻荫子,养尊处优,享有极度优裕生活的人生愿景,只不过实在忍受不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以及贪赃腐败,以及肮脏邪恶。在那种环境里,要想过得平稳富足,就不得不阳奉阴违,虚与委蛇,沆瀣一气。实在是活的虚伪做作,即使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岂不委屈圧抑玷污亵渎了自己?这样的一生,竟是一种漫长的煎熬和堕落啊。因而这才选择了或闲云野鹤或世外桃源的轻松放任生活。并刻意在山水田园间,诗词文章里竭力去寻找和挖掘开心,快乐的源泉,是在心里实在颇有不甘的前提之下,忍痛割爱,离开官场仕途的!后来,他们的思想精神真正的达到了值得世人赞叹和称道的境界,在纵情山水,诗酒田园当中获得了丰富情趣,内心世界最终归于释放与平衡。
李鸿章对幸福早就有诠释。李鸿章曾撰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粮,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祈寿年无须服药,只要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便是地上神仙。”归纳起来就是:物质条件接近小康;有理性的自由;腹有诗书;又有好书可读;身体健康;没有忧烦之事,特别是不欠人债。这便或是山中宰相,或是地上神仙了。
鲁迅则说,幸福是中国的崛起。那是站在忧国忧民的高度来谈幸福;巴金则从自身角度谈幸福。他认为,幸福就是用自己之手,写自己之心,去滋润更多的心灵。幸福是读者的笑容;钱钟书则说,一切幸福的享受都属于精神。
但是,现实生活中,明明温饱自足,明明惬意舒心,又有几个人定力非凡,保持住了淡泊宁静呢?所谓人心不足,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举凡经不住膨胀欲望驱使者,其结果是,平衡被打破了,心灵精神受污染了。也许追求了一生一世,连原点都回不去!等到白发苍苍,空耗了一生辛劳,那时才会幡然醒悟:原来初始的那个状态,才叫真正的幸福。
所以说,幸福有一半是物质;一多半是精神。这个精神,实际上指的就是良好的心理状态。
卻明接触并爱上林丹,就曾经不止一次幻想着即使是到林丹的家里去当“倒插门”的上门女婿,也心甘情愿,只要能与林丹生活在那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水草丰美,白雾缥缈,四野宁静的地方就应是仙境一般的生活了。每天开心滴看着儿女们满山奔跑,一任最湿润最滑爽的山风吹拂身体脸庞,把尘世的一切浮躁不安都清理的荡然无存。在自由自在,轻松无比之中阅读,在原始的状态之下哼唱着田园牧歌,吹着洞箫,拉着二胡,与自己最中意最醉心的女人甜蜜相伴,携手终老!那将是一幅何等美妙的画卷啊!这样的人生,才配称极品生活,极致人生!
世界由多元的因素构成,有人看到了世界的美好,看到了积极进步的一面;有人看到了世界的丑恶,消极阴暗的一面。前者并非看不到世界的不足,而是知道那不是主流;后者并非不知道进步,而是由此产生怀疑,动摇,失落,郁闷,苦痛······有一个叫龚强的邮递员,因递送信件的机会,认识了林丹。他可比林丹大了近十岁,并在离镇上二十里地的老家,有妻有儿。但他垂涎林丹的美貌,谎称还没有结婚,对林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看着他那令人生厌,丑陋苍老的脸庞,林丹无比恶心,当场断然予以了拒绝。
龚强他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涎着一张老脸,不仅没有半点要放弃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缠得更加猛烈了。
当他无意间发现原来林丹与卻明正在热恋中时,他便暗中使用各种卑鄙伎俩对卻明的底细进行了解,采取把两人的往来信件私自偷拆偷看然后截留或甚至毁掉的可耻手段,使信件在他们之间不能正常传送,阅读,由此,他们之间必定相互产生误会,形成隔阂。等到他们疏远了,怨恨了,再来使用卑劣恶辣的诡计,不愁自己不能乘机乱中取胜。
卻明与林丹当然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