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江湖救急的好事。
卻明自记事起,就总看见远近地方上的妇孺老幼前来求助于父亲;只要有人求助,父亲从来都是毫不犹豫便丢下自己手中的事,在不计得失,急公好义中施予援手。
父亲的口头禅是“见人有事,不能袖手旁观。”
前往区中学的道路,是一条漫长崎岖,凹凸不平的简易公路。粮票那东西农村有些人家有人在公社或区里上班,便拿得出来,轻轻巧巧的揣上,即可拿去学校兑换饭票。他家没人参加工作,那里去弄粮票?为了不饿肚子,他所能够穿的鞋子,多半都是已经腐朽的解放鞋或母亲自己做的布鞋,走在乱石嶙峋的马路上,经过不断的各种硌脚,崴脚,磨脚,每星期要来回徒行四十里路,还需从家里背负十余斤粮食到学校去换饭菜票,对于一个十余岁的小孩来说,痛苦与劳累可以想见。
那时候弟弟已回家务农,由于弟弟没能升入高中,只剩下他一个人形只影单,孤独凄凉地走在学校与家之间的荒凉的路上。
学校在一个荒山上,是开挖坟山修建起来的教室,宿舍。秋冬两季,被薄衣单,屋敞窗破,常常冷得捂在被里都会发抖。
离学校不远,在蛮荒而浩大的山野里,有很大的寨子,从那里来读书的人,成群结队,身体强壮,性情野蛮,桀骜不驯。
因为打饭,他与游鹰同学在食堂发生了一点小摩擦,虽然相互推搡了几下,语言也开始激烈,只差爆粗口骂人了,但被人拉开之后,心理并未留下什么芥蒂,他也就未在意,以为事情已经平息就把此事给忘了。那日,他正端了装有满满饭菜的大搪瓷碗走出食堂,谁知那游鹰却对此事耿耿于怀,未肯善甘罢休。他在此前,早已纠集了一伙三人,在食堂外专门守候着卻明。
当他一走出食堂的大门来,一声响亮的口哨突地惊心动魄的吹起,这几人开始呼啸着动作起来。他们飞速朝他迎面撞去,有一个用身体直接与他正面碰撞;另一个趁乱将他手中的碗猛力括飞;还有一个则趁他正目瞪口呆之际,把一口浓痰重重地,野蛮地吐到了他的脸上。
他腹内空空,饥饿难忍,心痛的看着满地的饭菜,难受的直想哭,但看着那几个凶神恶煞的家伙,只能默默忍受。“好汉不吃眼前亏”,“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他们住的是那种特大号的双层床。巨大的木柱子,又长又宽的大炕。他住在下铺,按理住上铺的人只能脱掉鞋子爬上爬下。
但是,刘同学仗着自己有亲弟兄三人,另还有本寨同来上学的三个人的势力,常常穿着还是一脚泥水的鞋子,直接从他的床被上踩着过路,或从上铺径直跳到他的床铺上,他的床纯粹成了此君肆意上窜下跳的“脚垫子”。
他每一次都亲眼看着他的铁蹄,对他的床被肆意的践踏,经常把稀湿的几个大脚印留在了干净的床被之上。他不由得心中腾起强烈的怒火!但抬眼去看对方,不但人多势众,且个个凶相毕露,知道以卵击石的后果,只好咽口唾沫把怒火强压了下去。
有一次,他忍不住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向他提出异议,希望对方能够改道,居然马上招来五六个人恶狠狠的围攻。
领头的那个,用食指戳着他的鼻尖大声恐吓、怒駡,吼叫。
战火一触即发,他见势不妙,连忙来了个急转弯,大声说,我不过开开玩笑而已!何必认真呢?
学校远离家庭,自己又是孤身一人,遭受欺负的事频频发生,他在咬牙忍受中思索,终于找到了避其强势,各个击破的方法。
这个方法来源于他看过的一本关于拿破仑的书,拿破仑幼时遭受多人欺负,一直隐忍不发,而是苦苦寻找或等待“仇家”单人匹马或处于完全孤立无援的死角时,突然如猛虎般的冲出,直至把对方打的口服心服才肯罢手。
他受欺负后如法炮制,寻找始作俑者落单时将其诱到偏僻处狠命收拾,这一招,居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奇效,从此,敢于直接欺负他的人少了。
有一次,为了在教室外面争夺煮饭用的干柴而与王真同学发生口角,开始对方也只是一个人,他嗓门自然而然大了起来。突然,“呼啦啦”一下子从四周涌出来许多王真的同伙!迅速把他包围了起来,眼看大势不妙,就在这时,突听有人用当地土话喊等等。————原来是王真的爸爸。
王真爸爸是到学校来给儿子送东西的。他抬眼见到卻明的那一瞬间,突然像内心受到了什么触动似的停滞下来,急切地询问起了卻明的情况。包括他的姓名,以及他的家庭住址,特别是他的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