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然土于图书为五十中宫之数,无定位,无专体者也。惟《吕氏春秋》则以土直季夏之月,以顺相生之序。《白虎通》又以土直辰戌丑未之四季,而分旺于四时。文王后天图象,坤艮二土独居夏秋冬春之交,则以火必得土而后能成金,水必得土而后能生木也。今按行也者,言其行于地者也。质行于地而气通于天,数之有五矣,故曰五行也。地者,土也,以其对天言之则曰地,以其质言之固土也。土之为四行君也,固也。君则不专其司,不居其部,是故以火之克金而秋乃承夏令也。则谓既有四方,必有中央,而中央固土也,可以嗣火之老而生金也。以春秋冬夏之遽嬗,四行转多而土转少也,则谓季月必辰戌丑未,而辰戌丑未固土也。减十二日以与本令,余十八日为土王用事,则各七十二日也。坤艮二土居四季之交,为土之真体,则后天图象明之。乾巽二方据魁罡之户,视土之用神。则《素问运气》详之。土之君乎四行也,番矣。此犹皆为有象者也。若其无象可示者,则寅申巳亥子午卯酉则无一之离乎土矣。何也?非土则水火金木不能以行,其能以行者,皆土也。”
这一段说明了五行的来源和它们相互的关系。《协纪》:“干支五行,天干,则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已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则寅卯属木,配东方也?已午未属火,配南方也。申酉戍属金,配西方也。亥子丑属水,配北方也。五星象又以寅亥属木,卯戍火,辰酉属金,子丑属土。而午则为日,未则为月者,则以子丑在下,故为土。午未在上,故为日月。寅卯辰巳申酉戊亥分布左右,则为四时之流行于天地之间,故以左右之合宫而别为木、火、金、水之序也。”
上述的地支五行,一为方位五行,寅卯辰三方处于东方属木,己午未三方处于南方而属火,申酉戍三方处于西而属金,亥子丑三方处于北而属水。一为星家五行,以十二支掌部位,午未在上为日月,子丑在下为土,对宫相合(寅亥合,卯戍合,辰酉合,巳申合),子丑合即为化气五行。
十二支五行的系统是庞大而复杂的。综合诸术家五行大概有:
一、正体五行,简称正五行,另称老五行,是诸家通用的基本五行。
二、洪范五行,是日家专用以遁龙墓运的五行。
三、八卦五行,是后天八卦的纳甲五行。
四、玄空五行,是近代地理术家消纳水神五行,其中有大玄空和小玄空的区别。
五、浑天五行,其中有盈缩龙五行和浑天星度五行。
六、双山五行,是杨筠松创的天盘消砂纳水五行。
七、化气五行,其中有天干五合化气,地支三合化气,地支六合化气五行。
八、四经五行,是近代地理术者误解曾文辿《天玉经序》的天地父母卦、大玄空消纳五行。
九、斗首五行,是《钦定协纪》拆除的,以天干五合化气五行分属的五行。如甲己化土,把甲由正五行属木,改为斗首五行属土。丙辛化水,把丙由正五行属火,辛由正五行属金,都改为斗首五行而属水。这种五行自古迄今在广东一带的日家仍然流行,如兴宁的《罗家通书》择日的课格,就可看到四柱上面标写的“破”“廉”“元”……等的斗首五行。
此外,干支五行还有二十八宿消峰五行以及禽星五行……等,不胜枚举。
十二支五行,以正体五行为术家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五行。其次就要推郭杨曾古代地理术天盘的双山三合五行了。兹分别介绍于下:
一、正体五行。
十二支正五行:亥子属水,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辰戊丑未属土。
十天干五行: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八卦五行:坎属水,震巽属木,离属火,兑乾属金,坤艮属土。
十二支奇偶阴阳:奇数,子寅辰午申戊属阳。偶数,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十二支五行阴阳:东方木,寅为阳,卯为阴。南方火,巳为阴,午为阳。西方金,申为阳,酉为阴。北方水,亥为阴,子为阳。中央土,辰戊为阳,丑未为阴。
十二支方位:东方,寅卯辰。南方,巳午未。西方,申酉戍。北方,亥子丑。
十二支三合及化气:申子辰三合化水,寅午戍三合化火,巳酉丑三合化金,亥卯未三合化木。
十二支三合煞方:申子辰年月日时,煞南方巳午未。巳为劫煞,午为灾煞,未为岁煞,合称三煞。
寅午戊年月日时,煞北方亥子丑。亥为劫煞,子为灾